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精准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财经观)

2025-08-25 09:56:02 作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和精准性,要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进一步提升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

  建设4栋服务型公寓、1栋护理型公寓、1栋康养服务中心……在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支持下,河南中原农谷康养社区项目获得3600万元贷款,成为政策工具设立以来该省首笔养老产业贷款。

  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举措之一,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来,多地首批贷款项目已经投放,从厦门酒店升级到北京养老机构建设,从广西教育机构教学设备更新到海南5A级旅游景区改造,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加速流向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

  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发展空间较大,服务消费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满足需求的金融支持较为充分,影响扩大服务消费的短板主要是供给。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的设立,正在于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住宿餐饮、文旅体娱、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加大高质量供给,补齐短板,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良性循环,并提升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货币如流水,调控得当,就会成为支撑经济稳定运行的源头活水,让实体经济茁壮成长。正如人们修建水利设施是为了精准调控水流,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设立,能够有效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和精准性。

  当前,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小微、养老产业、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2.5%、25.5%、12.3%、43%、11.5%,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3.8万亿元。

  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用好政策工具,实现“精准滴灌”,关键是要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进一步提升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

  用好政策工具,要科学把握形势,动态调整完善。宏观调控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势之一,就是精准灵活,能够成为总量型货币政策的有益补充。实现“精准滴灌”,就要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对象和条件,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对需要支持的重点领域及时创设新工具,对于达成阶段性政策目标的工具也要有序退出,并及时完善对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畅通政策传导路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用好政策工具,还要“攥指成拳”,形成推进合力。宏观调控不是“独角戏”,需要“几家抬”。推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只解决资金问题不够,还需要财政、产业、区域、贸易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乘数效应,才能让金融资源更精准、更有效地支持相关领域发展,进一步放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

  引金融活水直达实体经济。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独特优势,为提升宏观调控精准性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空间足、工具多,科学把握调控力度,以金融的源头活水精准助力高质量发展,就能为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注入更强劲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5日 18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