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连云港借助低空经济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新优势

2025-07-30 09:21:30 作者: 来源:连云港发改官微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在全国低空经济加速布局的竞争格局中,连云港需立足陆海联运交汇点的独特定位,以“场景牵引、产业协同、基建支撑”的发展逻辑为指引,聚焦四个切入点,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新优势。

一、“低空+港口”联动重构跨境物流效率
无人机物流航线可应用于连云港港的“港区-园区”短距接驳体系。通过在徐圩石化基地、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连云港)物流园等核心节点布局低空起降设施,可构建“海运+铁路+低空”多式联运网络。例如,在中哈物流园内,利用载重500公斤以上的工业级无人机,实现集装箱单据传递、紧急备件运输,将进一步压缩港内转运时效,降低单箱物流成本。借鉴“天城无人机云系统”的监控调度功能,通过低空智联网实现与周边城市的零散货物快速集运,将扩展物流辐射半径,降低园区货物综合运输成本;同时,依托5G-A低空智联网技术,实现跨境物流全程可视化监控,例如阿联酋迪拜港口部署的无人机海关查验系统,通过智能无人机集群+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集装箱开箱检查、货物清关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将平均查验时间压缩至15分钟,可借鉴此类技术实例,在跨境物流监控中叠加智能通关功能,进一步压缩中转时效。
 
二、培育“海洋低空经济”特色产业集群
依托海州湾海洋生态资源与石化产业基础,连云港可突破传统低空经济的陆域局限,打造“海洋低空产业示范区”。在产业端,聚焦“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的装备发展方向,推动本地石化企业与无人机厂商联合研发耐盐雾、抗海风的特种无人机,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海上油气平台巡检等场景,借鉴国内已有成熟经验,例如浙江舟山依托海洋无人机监测网络,运用搭载高光谱传感器的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实时追踪赤潮、油污扩散及渔船作业动态,全年累计减少海上污染事故响应时间40%。连云港可与浙江舟山技术团队共建标准,加速技术本地化落地,预计带动相关产业链产值提升。推动中复神鹰等企业拓展航空级碳纤维材料研发,形成“技术输出+产能合作”的双轮驱动模式。同时,利用低空经济数字化技术创新贸易监管,通过无人机空中巡检配合地面智能系统,将货物查验时间缩短。
 
三、构建“低空应急走廊”
结合“低空经济+应急救援”的场景创新,连云港可建设覆盖苏北、鲁南及黄海海域的低空应急救援基地。具体而言,依托花果山国际机场布局直升机救援机队,在沿海岛屿、港口码头建设无人机应急通信中继站,形成“30分钟响应、1小时抵达”的救援网络,服务于“一带一路”跨境货物运输的安全保障。该体系对中欧班列的支撑作用体现为:通过无人机沿班列线路定期巡检,实时监测货物状态与轨道状况,遇突发情况时,快速实施救援,保障货物和人员安全。
 
四、以政策创新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主要有四个方面政策建议:一是争取国家低空经济试点,放宽港口周边、沿海空域的使用限制,建立“一次申请、多次使用”的空域审批模式,参考四川、海南等试点省份的空域管理改革经验;二是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采用“政府出资30%+社会资本70%”的杠杆模式。重点支持海洋无人机研发、低空物流基础设施等项目,参照苏州低空基金的运作模式;三是建立低空经济安全联合防控中心,制定港口无人机适航认证标准,部署低空防御系统防范未授权飞行器干扰;四是联合沿线城市建立“低空经济协同发展联盟”,推动标准互认、数据共享、风险共防,形成“连云港辐射陆海全域”的低空经济生态。
依托低空经济赋能,通过“低空+港口”物流联动、海洋低空产业集群培育、低空应急走廊建设及政策体系创新,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新优势,持续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质生产力。
来源:连云港市“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