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业定增,频频“遇冷”
2024-03-20 16:59:22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放眼行业,2023年至今,券商定增步伐一再放缓。中原证券等多家券商宣布终止定增。已完成定增的粤开证券和国海证券融资额大幅缩水。目前,天风证券、财达证券、国联证券、南京证券和中泰证券这5家券商的定增事项还在推进中。部分券商调整了募投方向,自营、两融等重资本业务普遍被压缩。这些券商的定增预案均在去年通过股东大会审议,若无法实质推进,未来一段时间也将面临到期失效。
浙商证券80亿定增方案超期失效
3月18日晚间,浙商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曾于2023年3月17日发起的《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的议案》有关正式决议具有12个月有效期,截至目前,由于有效期届满,因此自动失效。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
浙商证券是去年首个推出券商定增预案的上市券商,计划向包括控股股东在内的不超过35名(含35名)特定投资者募资不超过80亿元。根据预案,所募集资金拟将不超过40亿元用于投资与交易业务,不超过25亿元用于资本中介业务,不超过15亿元用于偿还债务。
昔日上市券商定增热闹景象不再,2023年以来仅有2家券商完成定增,且融资额“缩水”明显。这2家券商分别是粤开证券、国海证券,最终融资额分别是3.24亿元、31.92亿元,均较最初计划严重缩减。
分析个中原因,有中型券商资金计划部人士表示,股价下行、公司业绩不振、叠加股权融资端收紧,是定增募资不顺的重要原因。此外,监管层提出引导券商聚焦主业、走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政策导向的变化也使得券商再融资更为审慎。
走资本节约型之路
重资本投入“缩水”
赶赴资本节约路,多家券商调整了定增方案。
总体来看,方案调整大多选择减少对自营、两融等重资本业务的投入,加大对财富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以国联证券为例,去年6月,国联证券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情况,将募集资金总额由不超过70亿元调整为不超过50亿元。具体而言,大幅收缩了对信用交易业务的资金投入,从不超过20亿元缩减至不超过5亿元。交易业务仍然是定增的重点方向,但从不超过40亿元缩减至不超过35亿元。
有券商在修订定增方案时明确表示,为响应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的倡导,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情况对定增方案进行了修订。
有正在推进定增计划的券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监管提高发行要求,会对募投资金、募投方向起到一定把关作用,同时亦会呵护合理融资需求。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券商要积极响应监管合理融资的号召,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进行资源、资金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