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春来早”
2024-02-23 10:50:06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血脉畅通,经济肌体才更强健。今年初,在经济发展力争“开门红”的关键期,从中央到地方,金融政策暖风频吹。全国层面,货币政策多箭齐发,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共同发力,多项信贷政策也迎来调整,以更好适应实体经济融资需要。各地则正为新一年的金融工作谋篇布局,下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先手棋。
金融政策明显靠前发力
今年以来,金融政策明显靠前发力,几次给予市场“惊喜”:
1月25日起,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下调0.25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
2月5日起,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调降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这次降准在实施力度、落地时点、官宣方式、政策组合等多方面均超出市场预期。
2月20日,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迎来有史以来的最大降幅,直接为企业和居民“减负”,全国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也由此步入“3时代”。
金融政策对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呵护”不止于此。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随后,各地陆续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火速跟进,支持“白名单”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披露,截至2月20日,全国有29个省份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57个城市的162个项目已获得银行融资共294.3亿元。
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金融监管部门还调整了多项信贷政策。2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消息,对《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信贷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形成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办法》。
打造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态
围绕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工作,多地要求提高金融服务当地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开年以来,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出现实质性进展——多地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金融工作委员会密集挂牌,人员配置逐步落地。
新机构新气象,随着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央地金融监管协同将进一步增强,可以更好落实金融风险处置属地责任,理顺各方监管职责边界,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日前在新组建的省委金融办、省委金融工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调研时表示,要针对机构改革后的新职能、新情况,创新工作机制办法,建立上下贯通、左右协调、运转顺畅的地方金融管理体系。
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优化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各地在全力拼经济的同时,也正密集部署下一阶段的金融工作。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日前在江苏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表示,要统筹好实体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善于运用信贷、债券、股权、保险、基金等金融工具,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
河南省省长、省委金融委主任王凯近日在主持召开省委金融委第一次会议时表示,要尽快健全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属地责任,稳妥有序推进改革化险。
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
政策效果已经有所显现。今年1月,信贷、社融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在把握好新增信贷均衡投放的新基调下,金融部门交出了超出市场预期的“开门红”答卷。
专家表示,在有效需求不足和预期偏弱的情况下,宏观政策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金融部门有效满足市场经营主体合理融资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展望下一阶段政策,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今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适度加力,主要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以及优化调整税费政策等;提质增效,主要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