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元!两家大行披露新进展
2024-02-01 10:13:17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规模2000亿元的TLAC债券即将面世。1月31日,农业银行发布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显示,农行拟分批次发行减记型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下称“TLAC债券”),发行总额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募集资金用于充实该行总损失吸收能力,期限不少于1年期。
前不久,中国银行公告称,中行拟发行1500亿元减记型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当该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通过减记的方式吸收损失。
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批公布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标志着两家银行为TLAC监管达标迈出重要一步。
何为TLAC及TLAC债券?
所谓TLAC,是指当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例如资不抵债或监管认定的其他情景),能够通过转股或减记吸收银行损失的资本和债务工具总和。
所谓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券,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而发行的、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当发行TLAC债券的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通过减记的方式吸收损失。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是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压舱石”。为确保国内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具备充足的损失吸收和资本重组能力,维持关键业务和服务功能的连续性,该类银行须于2025年初实施相关机构制定的TLAC监管要求。
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大行均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的2023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为第二档机构,交行为第一档机构。
首发TLAC债券的为何是中行和农行?
根据光大证券金融业研究团队报告,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的TLAC风险加权比率分别为14.8%、12.6%、13.3%、13.6%。静态来看,在不考虑使用豁免规则情况下,距离16%的达标要求均有一定潜在缺口。
可以看到,农行、中行距离达标要求的空间相对较大,这也是他们率先迈出TLAC监管达标一步的重要原因。
同时,交行于2023年首次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2027年初需达标TLAC第一阶段要求。
TLAC债券的发行将带来哪些影响?
TLAC债券的出现,来自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实践。这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防范“大而不能倒”而逐步完善的一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内容。
分析人士认为,TLAC债券的发行,将有效提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强我国金融系统稳定性。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近日撰文称,从2022年欧美银行业危机中多家银行的处置过程来看,提升问题机构损失吸收能力,对提高处置效率,缓解风险外溢,避免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发行TLAC债券提升损失吸收能力,可以丰富危机情况下银行处置资金的来源。中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通过发行TLAC债券提升损失吸收能力,是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降低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措施。”陈卫东解释道。
陈卫东认为,从银行自身发展基础和制度环境两方面来看,中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虽然面临TLAC缺口,但达标压力整体可控,在其经营承受范围内,不会影响信贷供给能力。此次TLAC债券发行作为中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实现监管达标的重要补充,发行规模适度有效。
光大证券金融业研究团队表示,TLAC债券发行助力夯实国有大行的系统重要性地位,其落地将确保大型商业银行夯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损失吸收基础,撬动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同时,并不显著增加负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