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器在手需善用 ETF上演“多彩”时刻
2024-01-23 10:11:31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刚刚过去的一周,ETF占据市场的风口浪尖。一方面是大资金在宽基ETF上“大开大合”,成为稳定市场走势的一大力量;另一方面是部分跨境ETF被爆炒,频频提示风险却无法压制投资者的热情。业内人士表示,ETF作为工具化产品,在大资金稳定市场以及投资者抓住阶段热点等方面,都能发挥其简单、快捷、明了的作用。ETF的资金流向,是市场情绪较为直接的反映。近期,市场各类资金频频使用这一工具化产品,利器需善用,ETF的精彩时刻才能持续上演。
600亿“钱潮”汹涌
在过去一周,ETF迎来的大资金体量备受瞩目,50亿、100亿、150亿……收盘后,大资金注入宽基ETF的数量刺激着每一位市场参与者的神经。
1月16日至18日,宽基ETF上演“奇迹三天”。
1月16日,A股市场盘中急跌。当天下午,“大资金”显现狂买迹象,沪深300ETF率先显著放量。当日收盘,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成交额分别高达59.25亿元、36.43亿元、40.67亿元和47.17亿元。1月17日,大资金再次涌入。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成交额分别为45.76亿元、44.92亿元、42.79亿元、42.41亿元。18日午后,沪深300ETF、上证50ETF显著放量,当日收盘,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交额突破152亿元,创下阶段新高,远超此前一周39.81亿元的日均成交额。华夏上证50ETF成交额也高达108亿元,远超此前一周17.72亿元的日均成交额。
Wind数据统计,仅1月18日当天,A股ETF合计成交额就超过890亿元。上周(1月15日至19日),A股ETF合计成交额罕见突破了3000亿元。
从资金净流入来看,更是创造了短时间内急剧“抄底”的高峰,仅五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就高达598.24亿元。其中,易方达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分别获得156.49亿元、149.57亿元、135.36亿元、119.31亿元净流入,华夏上证50ETF获得79.61亿元净流入。
经此一战,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又一次创下规模新高,达到1312亿元,成为国内首只突破1300亿元的股票ETF。此外,500亿元以上级别的股票ETF阵营扩充到6家,除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外,规模在800亿元以上的还有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规模均超过500亿元。
为何“受宠”的总是宽基ETF?业内人士认为,沪深300ETF、上证50ETF等跟踪的沪深300、上证50指数均是大盘蓝筹指数,能够代表市场整体,资金增持大盘蓝筹ETF对相关指数的支撑作用较为直接,能够明显提振市场整体情绪。
“市场调整的时候,其实很多投资者都有布局需求,但是用个股参与存在较大风险,用主动基金布局又面临持仓的不确定性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用ETF参与是便捷度、效率和不确定性综合起来的相对较优选择。不仅是大资金涌入宽基ETF,随着近年来国内ETF市场发展成熟,个人投资者作为整体,也已经越来越成为配置宽基ETF的主要力量。”一位指数基金经理表示。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监、基金经理谭弘翔表示,从产品本身特点来看,宽基ETF一直具有风格清晰、持仓透明、适合作为投资组合构成“模块”的优势。从兼顾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角度来看,使用宽基ETF进行投资,既可以防范投资个股或单个行业主题ETF潜在的非系统性“爆雷”风险,又可以规避投资小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可能会带来的行业、风格漂移的额外不确定性。
“随着更多长期资金通过ETF进入A股市场,ETF也将对平滑市场波动、优化资本市场环境展现越发重要的战略作用。”深圳证券交易所基金管理部日前联合相关基金公司共同编制的《ETF市场发展白皮书(2023年)》认为。
跨境ETF上演高光时刻
除了大资金在宽基ETF上的大开大合,上周跨境ETF同样上演精彩时刻,甚至一度出现投资者情绪过热,基金公司密集提示风险的情况。
随着一路走高的日本股市受到投资者高度关注,相关ETF“火爆”到严重溢价。在不到三周时间内,华夏野村日经225ETF连续五次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苦口婆心”劝告投资者不要盲目投资。然而,投资者热情居高不下,高溢价率仍然难以平抑,该ETF不得不采取盘中停牌1小时的措施。此外,工银瑞信旗下工银瑞信大和日经225ETF也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公告,表示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投资者如果盲目投资,可能遭受损失。
部分基金公司紧急上调了相关产品的申购上限。上交所网站显示,华夏野村日经225ETF已经连续调整申购上限。1月16日,该ETF的当日累计申购份额上限从前一日的200万份升至300万份;1月17日,上限已经提高至750万份。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基金公司整体QDII额度是固定的,不是这个产品用,就是另外的产品用。”这意味着,公司从其他产品中调整了更多的QDII额度给华夏野村日经225ETF,以期降低溢价率水平。
截至1月19日收盘,华夏野村日经225ETF溢价率仍然居高不下,达到10.31%,工银瑞信大和日经225ETF、易方达日兴资管日经225ETF溢价率仍然超过3%。
有意思的是,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各大投资者交流平台发现,对于日经ETF产品,个人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在一些投资者平台上发布的基金公司风险提示下,不少人还在留言表示将继续加仓投资。“不同于宽基ETF,跨境ETF产品本身规模较小,一旦有资金在二级市场拉起,很容易引发个人投资者跟风。”有公募FOF基金经理表示。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观察近期上述ETF产品二级市场交易情况,早期体量较大的炒作资金获利了结的迹象已经显现,待到进入这一狂热阶段或许已经成为跟风者互搏的“残局”。“喷薄一刻,势不可当,但是烟花易冷。”交流平台上,也有投资者留言反思对于日经ETF的炒作。面对火热的市场炒作,一些普通投资者也具备一定应对和反思的能力。
工银瑞信大和日经225ETF基金经理李锐敏表示:“个人投资者对于境外市场底层资产的认知深度相对有限,采取指数化投资方式有利于更好捕捉海外市场的贝塔收益,ETF产品的可交易日通常多于场外QDII产品的可申赎日,也能为投资者的交易安排提供更多流动性便利。在投资QDII产品过程中,除了参考目标指数的走势,还应重点关注汇率波动风险,也需要关注基金产品本身的申购限额和投资容量。此外,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在出现大幅溢价风险的情形下尤其应当保持理性,合理控制仓位、谨慎追高参与,规避非基本面因素干扰带来的潜在损失。”
并非“天涯共此时”
火爆乃至疯狂的大背景,是ETF迅速跃升的进击态势。
《ETF市场发展白皮书(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底,境内ETF共有897只,总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其中,非货币ETF合计资产规模为1.84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4971亿元,增幅18.53%。以宽基ETF为主的存量产品成为配置资金的重要选择,存量ETF规模新增4213亿元,占市场整体规模增量的85%。行业主题和策略ETF也亮点纷呈,科技类ETF同比规模新增642亿元,红利类ETF同比规模新增236亿元。
而且,ETF供需两旺,ETF工具箱正越来越丰富多彩。Choice数据梳理的ETF发行日历显示,宽基指数ETF近年迎来爆发期,尤其是中证2000、科创100、纳斯达克100、国证2000等热门指数赛道涌入了很多玩家。
此外,国内投资者布局海外市场的ETF工具日益多元。目前,沪深两市跨境ETF投资范围已涵盖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市场。跨境ETF产品数量达到106只,除多只纳斯达克ETF、恒生科技ETF及恒生医疗ETF、日经ETF外,还有德国ETF、东南亚科技ETF、法国CAC40ETF、中韩半导体ETF等小众QDII产品。
谭弘翔认为,2023年,指数基金在个人投资者中的关注度火速提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注册制改革顺利推进和监管制度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双重提升,市场环境持续改善和有效性显著增强。
当前,ETF产品已经在行业中“卷”出新高度。而且,ETF因其工具化属性,已经天然地走向“集中”。ETF的发展并非是全行业的精彩“天涯共此时”。
《ETF市场发展白皮书(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底,境内有51家基金公司拥有上市非货币ETF产品。其中,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非货币管理规模合计为1.46万亿元,占市场总规模的79.13%,集中度较2022年略有提升。已有5家管理人非货币ETF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大关,其中华夏基金管理规模已达4017亿元,全年规模增量超过1200亿元,ETF市场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市场特征。与此同时,ETF的“出清速度”也在加快:2023年,共有23只ETF清盘,包括股票型、债券型、商品型等,其中行业主题类产品共10只。
谭弘翔认为,我国ETF市场产品布局看似较为饱和,但实际上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比如,我国跨境指数产品当前仅覆盖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市场,很多具备较大发展和投资潜力的新兴市场均未覆盖。随着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提升,未来有望成为我国指数产品的重点布局方向。此外,市场上还有一些现在相对比较冷门,但未来或许有潜在机会的指数,需要基金公司进一步挖掘;在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过程中,可能涌现出新的行业或者主题,需要基金公司能够更快地跟进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