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红利资产还能买吗?基金经理出现明显分歧……

2024-01-23 10:01:45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伴随着A股市场的持续震荡,市场情绪趋于谨慎,红利资产好像成为了当下为数不多的亮点。

火到2024年的红利策略目前已行至何处?大量资金流入会否导致策略过于拥挤?在近期集中披露的基金2023年四季报中,许多基金经理都重点阐述了自己对红利投资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券商中国记者发现,基金经理们对高股息方向的看法出现了明显分歧,基金圈已经悄然开启了一场关于红利资产的“辩论赛”。

正方:安全性高、增量资金持续涌入

在许多基金经理看来,红利资产是盈利增速放缓背景下一种追求安全、确定性的选择。多位知名基金经理都在2023年四季报中表达了对红利资产的看好,也明显增加了一些低估值、高分红的仓位。

例如,在过去两年,黄海一直是高股息、低负债资产的拥护者。2023年四季报显示,黄海仍然延续着对高股息能源股的重仓,并表示自己坚守高分红、高现金流、低估值和低负债的红利资产,努力优化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睿远基金的“双子星”基金经理傅鹏博、赵枫,也均在2023年四季报中表达了对红利资产的看好。

傅鹏博认为,相比于“喧嚣”市场,在动荡市场中估值“锚”有更重要的话语权,除估值界定的“安全”,股息分红率也是很重要的“安全”指标,其背后蕴含着企业是否具有稳定持续的经营性现金流,企业在扩展中秉持的纪律和自我约束,以及在不确定市场中对股东确定的承诺。从2023年四季报来看,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重仓了高股息的电信运营商和煤炭资源股,中国移动、广汇能源分别位列第一、第六大重仓股。

赵枫也表示,自己在2023年四季度增持了商业模式稳定、现金流优秀的高息公司。他认为,在经济增长趋缓的大环境下,高增长将会变得稀缺。数据表明,在一定阶段内盈利复合增长超过名义GDP增速一倍的企业数量大约会占整体上市公司数量的10%左右,如果未来名义GDP增长中枢在5%,那么意味着同期盈利复合增速超过10%的公司已经是成长公司中的佼佼者;反观价值股,如果股息率能够达到7%左右,同时伴随一个小个数的盈利增长,那么投资者的回报也能达到10%左右。

西部利得基金知名量化基金经理盛丰衍,也曾多次公开表态对红利资产的看好,此次2023年四季报他再次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从资本市场投资端变化来看,保险资金是未来可以预期的边际增量,其方向以高股息资产为主。因此,他仍然看好红利资产,因为它符合当下投资者的偏好,也是未来增量资金优选方向。

交银基金的知名基金经理杨金金,则在2023年四季报中用长达2000字的篇幅,颇为前瞻地探讨了“如果经济持续保持平稳态势,需求未有显著变化,是否还会有新的股东回报大幅提升的系统性机会?”

他认为,过去四五年上游行业发生的供给侧改革,给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微观经济学思路,在一个需求增速很慢,甚至下滑的行业,可以通过行业供给侧的出清,实现格局的好转以及盈利的大幅回升,即使行业及公司体量不增长,净利润和现金流、股东回报仍然可以大幅改善,不论是分红还是股价上涨,都能带来显著的股东回报。

“经过过去一两年的调整期,中游和下游也出现了一系列细分行业格局有望改善的迹象,要么是行业格局的自然出清,要么是企业决策者认识到了需求放缓和投资回报率下行,进而表观净利润和内在股东回报有望出现长期拐点。”杨金金表示。

杨金金认为,在成长型经济体转向成熟型经济体的过程中,各行各业,过去依靠资本开支拉动净利润增长的决策模式转向更看重投入产出的投资回报率;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也将从过去的单纯从净利润单一指标,转向更加看重股东回报的自由现金流。在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寻找格局处于改善通道,自由现金流有望大幅改善、并同步带来股东回报同样显著改善的细分行业和公司,是未来的核心研究方向。

反方:价格昂贵、交易拥挤

但与此同时,也有多位基金经理持相反观点。他们认为,红利资产的价格已经昂贵,交易趋于拥挤,市场即将迎来风格切换。

例如,广发基金的基金经理林英睿在2023年四季报写道,在经济处于低位震荡区域,市场参与者倾向于大幅提升中长期的不确定性定价权重,在收益端和风险端集中地去定价“确定的确定”和“确定的不确定”,体现在对短期确定性交易行为模式的追逐,对中短期确定的分红收益率的追逐,对远期确定的AI趋势的追逐;以及对中短期不确定的经济周期向上时点的规避,对中长期不确定的外部国际环境的规避。

“我们认为这一交易模式已经到了非常极致的水平,在接下来的时段里可能出现反转交易,市场会逐渐去关注‘不确定的确定’:包括但不限于交易经济必将企稳向上,部分行业和公司一定会在供需格局的客观限制下向好等。”林英睿表示,“近十年以来,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相对沪深300的收益率已达到了最低的5%左右。故我们认为以红利为代表的风格类别已进入昂贵区域,而景气风格进入高赔率区域。”

嘉实策略机遇混合的基金经理方晗等人表示,对于相对收益最强的红利风格,他们对相关行业的景气阶段、估值水平、隐含的盈利稳定性和分红稳定性预期做过评估,认为当下红利风格的较多个股隐含过度的“通缩预期”,边际交易资金结构也较为拥挤。“由于我们预期未来一个季度市场的主线不会是通缩预期的进一步强化,最终没有选择在低波红利资产上做过度的暴露。” 方晗等人表示。

鹏华基金的基金经理陈金伟则给出了更为中性的观点:“我们并不认为红利资产高估,但是当前估值水平下,我们更担心踏空成长资产”。

“在3年前,评价公司的时候都要强调‘好公司/好赛道/好生意不用看估值’,从而催生了‘茅指数’和‘宁指数’的泡沫;但是当下似乎又陷入另一个极端,在评价公司的时候,只关注短期盈利和静态估值,越来越淡化对于成长空间、长期成长持续性的评判。”陈金伟表示,“对于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我们认为是有投资价值的,他们的上涨也具有合理性,只是高股息资产和成长类资产的回报来源不同,我们现阶段还不具备驾驭不同收益来源的资产的能力。”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