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磁浮,最新规划
2024-01-18 10:56:51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1月16日,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范围涵盖广东陆域行政管辖范围及省管辖海域范围。规划期限为2021年—2035年,展望至本世纪中叶。《规划》提出,要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门户枢纽,在京广深、沿海等战略通道预留规划建设高速磁浮系统条件;同时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推动广州、深圳立足“双区”建设全局谋划国土空间布局,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双子城”。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规划》表示,广东国土开发利用水平和质量居于全国前列。2020年,广东以不到全国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约11%的国内生产总值,全省单位城乡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达7.12亿元/平方千米,国土开发利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规划》以“世界窗口、活力广东、诗画岭南、宜居家园”为发展愿景,着力把广东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区、开放包容智慧的宜居家园”。
广东将立足资源环境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三区三线”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为基础,构建“一核两极多支点、一链两屏多廊道”的网络对流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促进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规划》强调,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以三条控制线分别围合的空间为重点管控区域,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资源保护利用,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
集中资源打造“黄金内湾”
在城镇空间安排上,《规划》提到,广东将完善“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推动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打造广州、深圳都市圈,促进珠江口西岸、湛茂地区一体化和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培育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增长极。
《规划》表示,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其明确建设联动发展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港深、澳珠合作,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大湾区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导重点发展平台、科技创新节点沿重要交通廊道集中布局,强化轴带支撑作用。
《规划》表示,强化广深“双城”联动的核心引擎功能。推动广州、深圳立足“ 双区”建设全局谋划国土空间布局,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双子城”,放大核心引擎的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以高速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为依托,强化广州、深圳两市核心区之间的直联直通,以城际地铁、市域快线等中距离大运量轨道交通加强核心区与广深发展轴带上各功能节点之间互联互通。支持两市协同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共同推动大湾区建成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规划》称,集中资源打造“黄金内湾”。依托各类重点平台,促进高端产业功能和高等级公共服务资源向环珠江口地区集中配置,打造国际一流的湾区门户。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空间需求,强化环珠江口地区内外空间协同布局,引领都市圈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环珠江口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江跨海通道布局建设,促进相邻城市轨道系统“多网融合”,形成环珠江口多层次的同城化交通廊道网络。预留重点平台扩区空间,对重点战略区域予以重点谋划和资源保障。
预留高速磁浮系统通道
《规划》提出,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门户枢纽。持续提升全省国际联通效率,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培育粤东粤西区域性国际门户职能,提升粤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服务水平,形成链接全球、辐射全国、引领泛珠、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支撑形成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区域发展格局。到2035年,全省公路网密度达到1.36千米/平方千米,铁路网密度达到6.12千米/百平方千米。
《规划》提出,加快建成轨道上的大湾区。在京广深、沿海等战略通道预留规划建设高速磁浮系统条件,保障广昆等通道功能提升的空间需求,统筹跨珠江口通道空间资源,做好深圳至珠海等跨珠江口通道项目规划控制,预留琼州海峡通道。
去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在“花城院士讲坛”上透露,广深港正谋划设计时速650公里的磁悬浮线路,共有四个方案,届时广深港有望在20分钟内通达。同时,在广州、深圳等地的交通规划中,出现了预留磁悬浮通道和设站条件等表述。
《规划》全力推动广州、深圳国际枢纽海港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打造广州、深圳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推进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市延伸,强化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轨道衔接,推进都市圈轨道交通网建设,打造广州、深圳都市圈和珠中江地区“1小时”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