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3万亿元!首个一线城市亮出成绩单
2024-01-17 09:31:08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1月15日上午,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广州市代市长孙志洋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预计2023年广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报告还对2024年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5%、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以上等主要预期目标。
预计2023年GDP突破3万亿元
1月15日,孙志洋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广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连续第3年双双超过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600亿元、创历史新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和6.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3万人。
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增5G基站1.52万座、总数达9.17万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广汽埃安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优秀,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一期建成投产,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颁全球首张适航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全面恢复广交会线下展览,展览面积、参展企业均创历史新高,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产投、创投母基金,广期所上市交易新的期货品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68%以上。
2023年,广州白云机场三期T3航站楼基础工程完工,新增全货机航线23条,机场旅客吞吐量取得全国机场“四连冠”。南沙港区四期工程(一期)竣工投产,广州港净增外贸航线7条,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五、第六位。广州白云站建成投用,成为全国最大的TOD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2024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5%
报告提到,2024年,广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商品进出口总值保持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均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广州将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厚植经济发展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筑稳做强高质量发展底基底盘。
广州将出台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推动100家企业“四化”改造升级,促进纺织服装、皮具箱包、美妆日化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兴产业。构建生物医药产业“1+N”专项政策体系,推动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一期)竣工投产,支持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间互为应用场景、互为配套,推进建设大湾区“绿能谷”。积极发展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未来产业,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家。
广州将推进网络强市建设,加快5G基站、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化地下空间和地下三维数字管网设施。培育壮大工业软件优质企业,支持智能制造企业建设数字化工厂。加快白云湖数据科技城建设,推动建设国家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园、省数据要素集聚区,做大做强广州数据交易所。
2024年将实现汽车出口“10万+”目标
对于2024年,报告还提到,广州推进外贸强市建设。提升广交会辐射面和影响力,打造贸易投资双平台。实施汽车出口促进措施,实现汽车出口“10万+”目标,支持二手车出口业务。高质量建设跨境电商国际枢纽城市,深化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建设,办好跨境电商大会、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推动市场采购、保税物流等新业态提质增效,推进增城东部枢纽保税物流平台、黄埔全球中心仓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南沙、黄埔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培育一批特色进口示范平台。
推动白云机场三期西飞行区竣工、T3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促进白云机场与广州北站、广州白云站、广州国际港空铁一体化建设。推动南沙港区四期、桂山锚地扩建、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正式投产,加快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建设,推进南沙港区五期、20万吨级航道前期工作。
此外,广州还将推进房地产优化措施落地见效,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健全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做好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建立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0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8万户,统筹解决城市户籍人口和引进人才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