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发文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 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
2024-01-05 10:03:23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1月4日,应急管理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持续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装备研发,加大应急机器人配备应用力度,加快推动应急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实战应用。加强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应急机器人中的创新应用,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应急机器人可提升复杂危险场景中生产和救援的效率与安全性。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我国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已超7000亿元。随着技术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我国已培育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国产安全应急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下,形成了安全应急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端化、智能化装备,在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9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为落实《“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十四五”应急管理装备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战略部署,加快推动应急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实战应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本次指导意见从加强应急机器人急需技术攻关、强化重点领域应急机器人研制等方面做出多项部署。
在主要目标方面,《意见》提出,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大幅提升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重点场景应急机器人实战测试和示范应用基地,逐步完善发展生态体系;应急机器人配备力度持续增强,装备体系基本构建,实战应用及支撑水平全面提升。
《意见》要求,围绕强化机器人抗恶劣环境能力、提高机器人载荷功能及模块化水平、提升机器人控制及智能化水平等重点领域,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突破一批基础共性技术。
增强机器人抗恶劣环境能力,增强机器人耐高温、高湿、高原、高寒、冰冻、腐蚀、复杂水下等恶劣环境,以及抗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的能力。开展机器人轻量化、小型化、高机动创新运动机构设计,提高机器人对高度复杂地形的适应性与通过性。
提高机器人载荷功能及模块化水平,加强环境感知及目标侦察类载荷、多功能作业载荷、高性能和轻量化通信载荷等的研究和研制。重点攻克可在中小型无人机上搭载的轻型、长时、广覆盖的通信中继载荷,适用于无人机灭火的高效灭火弹、灭火剂等灭火装置载荷,多臂协作的大负载冗余自由度机械臂,可自动换装的多功能机械臂属具等。
提升机器人控制及智能化水平,突破无人机、机器人等装备集群协同作业关键技术,以及人机协同作业技术。加强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应急机器人中的创新应用,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
在强化重点领域应急机器人研制方面,《意见》要求,针对抗洪抢险、森林草原火灾救援、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城市消防、应急指挥通信、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急能力提升需求,研制险情侦察类、生命搜索类、物资保障类、消防灭火类、高危场景作业类、复杂场景救援抢险类、生命通道构建类、通信保障类等机器人装备,实现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提升高危场景作业安全性,增强重特大灾害事故无人化、智能化抢险救援能力,推动人灾直接对抗向依靠机器人减人换人模式转变。
《意见》还指出,要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协调推动有关部委支持应急机器人研究与应用,围绕应急机器人科研攻关、产业化发展、工程化应用等方面,加强政策创新和协同融合。遴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开展试点示范,促进创新产品应用。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近期表示,将着力推动行动计划落地实施,坚持创新驱动,聚焦安全应急机器人、无人机、大型抢险救援装备等开展工程化攻关,完善标准、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产业发展基础和共性问题;优化供需适配,加强产学研用协作,开展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推进集群发展,积极培育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开放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