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3)》:绿色低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2023-12-29 10:12:12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日前,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指出,中国“双碳”政策体系正加快构建,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但我国“双碳”目标推进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决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坚决推动能源清洁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政策体系加快构建
《报告》指出,中国“双碳”政策体系加快构建并持续推进。我国“双碳”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和支持保障方案先后出台,“1+N”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并持续落实。2023年9月,《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正式发布,强调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报告》认为,这是继我国2022年底正式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之后,破解能耗控制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进一步举措。“十四五”期间,将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碳排放双控各项配套制度。同时,一年来,与“双碳”标准和计量体系有关的政策接连出台。在体系建设上,计划构建多维度、多领域、多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
从《报告》梳理的地方主要实践看,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双碳”行动,31个省区市已制定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地方“双碳”政策体系更为细化。
从实际成效看,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风电、光伏成为新增发电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双重主体,储能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氢能成为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推动工业等领域深度脱碳和长周期储能的重要选择。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报告》指出,我国绿色低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如以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快速发展,氢能产业加速低碳化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迅速。
在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报告》梳理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中国石油、国能宁夏煤业公司合作的3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项目全面开工,该项目是全球首次实现现代煤化工和大型油气田开采之间的绿色减碳合作;新疆库车中石化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标志着我国绿氢工业化规模应用实现突破;北京全国首个“钢结构+全幕墙系统”的“双零”(零能耗、零碳)建筑副中心规划展览馆开工建设;宁德时代发布“零碳战略”,提出将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环节碳中和,电池工厂将全部成为零碳工厂等。
这些案例体现了新能源与传统工业领域融合发展提速,是企业积极参与减碳行动的生动实践。
仍面临诸多挑战
《报告》指出,我国“双碳”目标推进仍面临新能源消纳难、碳足迹等基础性制度不健全、外部围堵打压加剧、国际碳规则约束等挑战。展望未来,需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决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坚决推动能源清洁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报告》认为,2024年“双碳”工作将持续稳定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将加快出台,体系规划建设重点、建设路径、重点领域等将进一步明确。节能降碳基数及产业将加快发展。从需求侧发力,推动节能降碳。特别是煤炭清洁利用基数,钢铁、化工、冶金等工业生产环节减碳脱碳技术,无碳燃料和原料替代技术,以及清洁低碳氢应用技术将加快发展。碳市场体系建设、碳计量等基础性制度将加快完善。应对国际规则变化与外部挑战因素的举措将逐步完善。
《报告》强调,需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完善政府能源治理方式。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减少政府对能源生产供应及价格等的干预,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优化油气全产业链市场机制。二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健全多主体参与的电力市场体系,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支持新能源电力参与市场交易,落地“隔墙售电”。完善煤电将作为调频、调峰、容量备用电源的利益实现机制,建立容量市场。三是深入推进油气市场化改革。提升上游环节市场化水平,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油气储备能力建设。建议不优化管网等基础设施管理,提升资源统筹协调能力。完善油气产品终端定价机制。四是提高能源市场监管水平。健全适应市场话改革推进的能源监管体系及措施,弱化行政管理色彩,用好价格手段,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