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创投圈感言:今年劳而无获,希望明年能劳而有点获!

2023-12-08 11:07:22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2023年大家很辛苦,但是劳而无获,这是共同的感觉。”12月7日,在由上海市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等主办的第十六届“外滩金融·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上,达泰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李泉生这样感慨,“明年可能更加辛苦,不会比今年轻松,但希望能劳而有点获。”

 

此次论坛上,20余位股权投资行业代表、专家学者热议私募股权行业发展新趋势。与会人士认为,2024年将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向死而生的分水岭,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能以变应变,方能先站稳,然后再站高。

“募投退”等环节均面临严峻挑战

“史无前例的困难时期。”这是不少股权投资行业人士的感慨。“我国私募股权与创投行业快速起步,但距高质量发展尚有很大差距,私募投资行业在‘募资、投资、退出’等环节仍面临严峻挑战。”湖南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私募股权研究院首席专家、资本市场学院教授刘健钧在论坛上表示。

在刘健钧看来,我国股权投资行业总体呈现“数量多而不精”、“规模大而不强”的特点,微观个体则呈现出“散小弱乱”的现象,“管理规模只有100万元的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占到了48%,‘散’和‘小’就没办法塑造自己的平台,这体现出“弱”的特点,为了生存,自然要打擦边球,所以出现很多乱象。”

正视现实方有助于解决问题。刘健钧表示,目前,我国股权投资行业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募资难方面,政府投资基金成为PE、VC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但与国外政府投资基金定位支持早期企业等市场失灵领域不同,国内政府投资基金多数偏离了政府性定位,主要投资中后期企业,进而导致投资估值过高,使得理性的民间资本只能选择退场。

投资难方面,同样以政府投资基金为例,刘健钧表示,区域分割、行业分割格局导致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及所支持的子基金多数被局限于狭小的投资领域,不利于统一大市场形成以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最终导致基金所投资项目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

退出难方面,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通过IPO实现退出的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就并购退出而言,如果没有一个通畅的IPO制度为并购退出提供价格参照,创投在价格谈判上往往会陷入被动局面。

火山石投资管理合伙人章苏阳坦言:“IPO节奏放缓,对股权投资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考验。”

“我们投资人和别人看电影不一样,别人看电影是坐下来对号入座,我们坐下来第一件事是看出口在哪。”源星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卓福民说。

创投就是做多 不做多怎么创投?

尽管明年股权投资行业发展可能会更难,但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将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向死而生的分水岭。

论坛上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称《报告》)指出,中长期私募股权、创投行业进入以科技创新驱动为主的新常态,投资机构将更加关注前沿科学、未来产业领域,如大模型、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

《报告》对2024年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在募资端、投资端、管理端、退出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其中募资端方面,随着GP盲池基金募资遇到挑战、LP更关注底层资产的同时流动性需求增加,明池基金、专项基金将受到更多关注。新兴市场外币LP将更活跃,美元LP出资中国意愿偏好趋弱。在募资过程中,具备技术专业背景的管理人的头部效应凸显。专项基金认缴要求低、确定性高、底层资产明晰,将吸引更多LP参与投资。

投资端方面,投资机构将持续关注前沿科学、未来产业领域。政府将持续出台相关措施鼓励创投行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管理端方面,投资机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这也使得投资机构更倾向于提升投资团队专业化特别是科技知识水平、提高对科技项目理解能力和前瞻性预见能力,增强投后管理能力和赋能水平。

退出端方面,股权投资市场中的退出难问题已成为一项普遍挑战,市场期待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多元化退出机遇。私募股权投资二级市场持续摸索中国式解决方案。

刘健钧表示,我国股权与创投的战略性地位越来越受到中央乃至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多元政策扶持体系将会不断完善,行业发展仍然有难得的机遇。他建议,要积极打通长期资本的投资通道,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扫除IPO退出渠道的政策障碍,以及解决基金税收等问题,同促行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投资策略方面,要从热衷追溯拟上市项目,向注重挖掘早期项目特别是逆周期挖掘创新型早期项目转变;投后管理方面,从甩手掌柜向强化投后全方位赋能转变;退出方面,从被动依靠IPO向寻求主动退出转变;基金战略方面,从PE和VC混同发展向通过专业化运作有效控制风险转变。

以退出为例,为应对退出压力,股权机构各显神通。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森林透露,面对退出压力,中金资本已成立了退出委员会。德同资本总裁、创始主管合伙人田立新说,德同资本采取的策略是以退定投,从投的第一天起就准备怎么退,“明年肯定会更难,但是更有趣。”

“创投就是做多,不做多怎么创投?”卓福民说,“既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只能以变应变,方能先站稳,然后再站高。”

上海将着力解决股权投资领域瓶颈问题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葛平在论坛上透露,上海将着力解决股权投资领域的瓶颈问题,持续优化“募、投、管、退”全流程、各环节的政策。

葛平表示,上海将着力培育和引入长线资金、耐心资本,促进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加大投早、投小、投长的力度,支持CVC产业基金等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开展投资,推动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和产业转化,发挥上海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龙头地位作用,更好链接主权基金、家族财富、跨国产业集团等境外资金。

《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处于存续状态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共有1887家,管理基金8750只,管理规模2.32万亿元,上述数据均位居全国第二。

从基金类型分布来看,截至2023年10月末,上海存续的成长型基金和风险型基金数量占比分别约71%和25%。从募集目标规模分布来看,头部聚集效应突出,数量仅占4.4%的基金贡献了目标募集资金规模的70%。

《报告》还显示,相比北京,上海机构募资LP中,国有资本为出资主力,产业资本紧随其后,险资和金融机构相对贡献比重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母基金、引导基金发展处于领先水平。根据《报告》,截至2023年9月,北京引导基金数量排在全国第一,上海位列第二。但受益于四只国家级母基金落户上海、近年各类母基金加速在上海设立和有关政策的支持,上海市场化母基金的规模和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截至2023年9月,上海市场化母基金数量为16只,规模达到4598亿元。上海亦是2023年前三季度新增市场化母基金数量和规模最多的城市,总规模达到115亿元。

关键词:保险上海基金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