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会满点题加强监管,证监会下一步将有这些动作
2023-11-09 10:41:41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11月8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参加金融街论坛时,系统阐述了下一阶段资本市场加强监管的方向,明确将突出重典治本、突出改革开路、突出能力提升、突出合力发挥,不断提升监管适应性、针对性,守牢风险底线,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振投资者信心,走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记者从证监会有关人士了解到,证监会将结合全面实行注册制新的市场形势,坚持“零容忍”查办大案要案,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研究推进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提升日常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打假防假工作质效。加大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使公司造假,以及保荐承销、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严重失职缺位行为的惩戒力度,让做坏事的人付出沉重代价。
同时,进一步完善证券法律责任制度体系。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加大对资金占用等背信行为以及第三方主体配合造假的追责力度。配合修订内幕交易司法解释,提升内幕交易违法成本。进一步发挥公安、检察机关派驻证监会的体制优势,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执法合作,通过适时开展专项行动、联合督办等方式,推动一批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的快侦快处。
“零容忍”剑指违法违规
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其中一条主线。易会满指出,防范风险是加强监管的主要目标,加强监管是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二者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过去几年,证监会坚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发挥各方合力”的监管理念,坚守监管主责主业,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
2019年以来,证监会共办理案件2000余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线索548件。同时,加强资本市场执法顶层设计,夯实法律责任制度基础。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为“零容忍”打击证券违法违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此外,随着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刑事立案追诉标准以及操纵市场、“老鼠仓”刑事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定,进一步提高了证券违法成本,丰富了执法手段,强化了执法保障,“零容忍”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法治根基不断夯实。
个案、数据更有典型意义。2019年以来,证监会查办操纵市场案件315件,重点打击当代东方、凤形股份、新美星等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高管勾结操纵团伙等合谋操纵本公司股价案件。办理内幕交易案件770件,紧盯并购重组等内幕交易多发领域,查实上市公司高管、公职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交易“易见股份”“鲁商置业”“三峡水利”等窝案串案。
在债券市场领域,证监会加强与人民银行、发改委等部门的执法协作,及时查处华晨集团欺诈发行债券案、永煤控股信息披露违法案、胜通集团财务造假等重大案件,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切实维护债券市场良好秩序。
记者从证监会相关人士处了解到,下一步,证监会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零容忍”查办大案要案,进一步完善证券法律责任制度体系,持续深化执法协作,努力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重点防范打击财务造假
易会满表示,要持续健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制度机制,推动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加大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重拳打击,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中介机构严厉惩戒,绝不姑息。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严重毁坏资本市场诚信基础,损害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正常秩序,是影响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毒瘤,是证监会长期的重点打击对象。2019年以来,证监会办理财务造假案件228件,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类案件的查处力度,着力为投资者提供真实的上市公司。
例如,证监会查办蓝山科技等7起在发行申报阶段报送虚假财务数据案件。彻查紫晶存储、泽达易盛等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股票案件,有力震慑“带病闯关”乱象。严肃查办獐子岛、康美药业、康得新、宜华生活、豫金刚石等系统性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件。全面查实合众思壮、*ST凯乐等上市公司利用专网通信业务实施财务造假系列案件,坚决清除财务造假“生态圈”。
在“一案双查”的监管导向下,证监会查办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案件154起,涉及33家会计师事务所、15家证券公司、12家资产评估机构、10家律师事务所、2家资信评价机构,涵盖股票发行、年报审计、资产收购、重大资产重组等重点环节。
这离不开制度“篱笆”在过去几年间持续的扎紧扎牢。在制度层面上,财务造假违法成本大幅提高,如上市公司虚假披露的罚款上限由60万元提至1000万元,违规披露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同时,行政处罚与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的有机衔接持续强化,首例集体诉讼“康美案”判决赔偿投资者24.59亿元,科创板公司紫晶存储、泽达易盛欺诈发行民事赔偿诉讼也进入了司法程序,监管震慑效果明显。
在信息披露制度层面,证监会持续完善监管法规体系。在执行层面,信息披露监管强化“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交易所非现场监管与证监局现场检查的联动,充分发挥科技监管、精准问询等非现场监管手段作用,切实提升现场检查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及时发现并移交了力源科技、卓锦股份等一批刚造假不久便被发现的案件。
二是加强信息披露与股价异动监管的联动,将股票交易监管和信息披露监管有机结合,严厉查处了雅本化学、苏大维格通过互动易等投资者交流平台及其他信息披露渠道“蹭热点”甚至进行信息操纵等行为。
三是加强日常监管与稽查执法的联动,及时分析研判违法违规行为特点及特定类别案件演变趋势,细化问题线索的分层分类处理机制,建立健全“总对总”线索平行移送机制,提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线索的处理效率。2022年,开展财务信息专项大检查等行动,集中发现一批违法违规线索,将63家公司移送稽查调查,在全市场形成了“严”的氛围。
财务造假在受到法律法规惩处的同时,还有一批”僵尸空壳”,“害群之马”被清出资本市场。据统计,退市制度改革以来,强制退市公司达103家,另有11家公司因触及重大违法进入退市程序。
上述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保持严监管、零容忍态势,同时研究推进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更有针对性地优化相关体制机制,补齐监管短板,进一步提升打假防假工作质效。
强化占用担保监管
易会满表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需要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监管部门等各方归位尽责,风险爆发往往是多个环节失守。
其中,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主体之一,需要摒弃大股东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等市场顽疾,也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力度将占用担保问题风险消灭在萌芽中。
2020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证监会启动上市公司占用担保专项监管工作,督促违规主体切实履行“清欠解保”责任,取得良好成效。
当前,证监会建立了占用担保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日常监管中,对于占用担保未解决的公司,对其证券发行、并购重组、破产重整、控制权转让等从严把关。同时,对于达到标准的违规主体坚决予以立案调查和行政处罚;尤其是占用期限长金额大、情形恶劣后果严重的,以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权威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占用担保余额较低且持续压降,市场风险总体收敛可控。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场占用担保余额较历史峰值已下降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