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创热潮持续涌动 长周期视角助力产业升级
2023-11-08 10:59:01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11月7日,由中国证券报主办的“新质创时代投资新生态”2023股权投资发展论坛在南京举办。在以“硬核创时代投资新未来”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多位嘉宾围绕当前硬核科创投资的特点与难点进行深度探讨。与会嘉宾认为,任何一个硬核科创赛道都有周期,要以长周期视角思考未来产业变化趋势,并对趋势进行早期分析和研判。如果看好长周期却害怕风险,可以选择“先上车、过几站下车”。
硬核科创长坡厚雪
资本市场是助力科创企业做大做强的“源头活水”。近年来,科技创新热潮持续涌动,各大机构纷纷深耕“硬核科创”这一长坡厚雪赛道。
在谈及对硬核科创的理解时,国际创投总经理张曙东表示,从投资角度看,硬核科创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人无我有”,即在行业中首创或全球首创;二是“人有我无法有”,这些领域为实现自主可控往往诞生许多替代性解决方案。
招银国际资本总经理周可祥认为,对硬核科创投资的关注焦点在于稀缺性。“我们比较在意企业是否具有高技术门槛。例如储能领域,虽然许多人将其列为硬核科创,但深圳已有超过7000家储能企业,似乎缺乏门槛。因此能否称之为硬核科创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硬核科创的投资中,“硬核”往往是关键。国寿股权投资董事总经理姜黎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很多科技企业在做模仿性、应用型创新。张曙东认为,即便是模仿性的创新,也可以被视为硬核科技的创新。他以光刻胶为例,提到在先进制程方面,中国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追随性创新亦是不可或缺的。
硬核科创投资不仅强调机构对于资本的驾驭能力,还强调机构驾驭资源的能力。盛景嘉成创始合伙人刘昊飞表示,早期机构在投资硬核科创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技术,还需要积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其单纯按照学校思维或程序员思维来面对市场,不如让技术和人才直接在市场中接受冲刷。同时,我们可以为研究机构提供引导,将多种市场情境经验传授给他们,以帮助研究机构更高效地面对市场挑战。”
长周期思维迎接挑战
从硅谷经验看,硬核科创投资的发展是渐进的。刘昊飞介绍道,硅谷的科技项目起初从硅和二极管开始,接着是个人电脑和操作系统,最后是互联网,这期间经历了不同阶段。
任何一个硬核科创赛道都有周期,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表示,如果是看好长周期却害怕风险,可以选择“先上车、过几站下车”。回顾以往的投资历程,基石资本在2015年就已经投向人工智能、半导体,但并非每年都局限于此。2015年至2018年,基石资本投资了许多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企业,但2018年至2022年又因为一些原因按下“暂停键”。2022年以来,基于大模型技术的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应用场景比以往更有想象力、更有落地可能性,基石资本非常看好人工智能带来的需求,因此,又加大了对人工智能的投资。
“人工智能的飞跃发展犹如从马车到飞机的演变,其速度提升将远超大家想象。参考过去半导体投资的经历,从摩尔定律的角度来说,未来人工智能在成本和性能方面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杨胜君表示。
刘昊飞补充称,在长期视角下,早期机构尤其需要思考未来产业变化趋势,并对趋势进行早期分析和研判。硅谷投资人不仅关注技术创新,还注重商业模式的差异化,两者必须同时满足。此外,投资硬核科技需要对产业链的分布和不同环节的价值有深刻了解,以寻找投资机会。
敢于走在“无人区”
机构人士认为,硬核科创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定义。当前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的产业转型期,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股权投资行业始终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杨胜君认为,硬核科创的核心在于企业的演进、迭代能力。无论是在20年前还是现在,只要企业具备迭代创新能力,就可以攻克各种行业壁垒。因此硬核科创并不仅限于特定的技术领域,而是涵盖了许多对中国技术竞争力产生影响的领域。硬核科创的关键在于开创未知领域,不管是否有行业门槛存在,只要走在“无人区”、领先于竞争对手,企业便能取得优势地位。
科技创新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周可祥提出,当前在硬核科创投资中有两个关键点值得注意。首先,现在虽提倡投早、投小、投科技,但早期投资领域的格局混乱,很少有投资机构或投资人能准确预测哪家企业能够脱颖而出。其次,从高校核心技术过渡到真正的产业化道路漫长,这不仅是高校教授或大学能够胜任的任务,还需要有独立担当的企业才能实现。因此,不能简单将早期科技投资理解为寻找明星教授。
张曙东坦言,当前股权行业投资科技创新时,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极端关注技术方面的指标领先性,忽略了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困难,而没有应用场景小公司就难以发展成为巨无霸公司。因此,科技创新能否在中国本土甚至海外找到应用场景,也是投资硬核科创非常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