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善道投资总经理杨群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致力于寻找年度最强音

2023-10-30 11:28:08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吧……”此前因深夜致歉投资者而走红网络的善道投资创始人杨群勇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回忆说,前期的意外出圈一度让他们愕然,这也成为倒逼他们尽快回正业绩的压力和动力。

 

“我觉得有必要对前期发生的事情有所交代,虽然我们出现了失误,但经过纠偏,情况开始有所好转。”杨群勇说,向投资者承认失误、调整策略其实是较正常的方式,并没有像部分言论渲染的“崩溃了”那样,相反,经此一遭,公司修订了风控体系,也是一次成长。

大刀阔斧调整配置

从7月11日公告出现较大亏损平仓所有美股空头,到10月中旬宣布旗下多数产品收益回正,约三个月时间填坑并实现正收益,善道投资期间都做了哪些操作?

杨群勇说,首先,平仓了所有美股空头,“这不是投资方法的问题,而是策略的阶段性失效。”他表示,AI横空出世导致美股科技股狂飙猛进,垃圾股咸鱼翻身,使得他们之前的沽空产生损失。或许事后看,不平仓后面可能有更好的净值表现,但还需考虑投资者感受,当时避免亏损扩大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多头仓位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哑铃的一端是成长,集中在对宏观相对免疫的增量经济、出海赛道和消费性价比等方向;哑铃的另一端是行业供需格局好、有真实现金流、低负债、高派息的中特估标的。

此外,杨群勇表示,进入9月份后,随着美股AI行情的泡沫化和市场情绪的降温,公司也再度加回了美股垃圾股的空头仓位。“大的方向上看,这些企业长期是会归零的,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正在恶化甚至已经濒临破产。”

在强势反弹中平仓空头,在新环境下调整多头组合构建,在阶段性情绪消化后再度加回空头,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调整成为杨群勇的纠偏之道。

拒绝躺平式投资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这是杨群勇在社交媒体上的个性签名。

他说,他们并不擅长择时,一直是通过自下而上精选成长股,满仓操作。现在随着投研团队的成长,这种进取风格更多融入了其他成员的稳健和保守,以避免曾出现过的较大起伏重演。

“很多关键时刻还是要依靠我的经验来拍板,比如发现重大机遇时,有时他们不敢下重仓,我敢下,这又是我的优点。”杨群勇说,现在更多是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细化内部风控体系,比如空头单品种仓位不超2%,反弹超20%时决定止损,盈利超50%时考虑止盈;多头单品种占比不超30%。

杨群勇说,在对冲的应用上,多空策略作为善道投资一大核心策略,在机理上是完全可行的,也是海外成熟的投资模式,公司也正是应用这个策略,穿越了许多艰难时刻。不过在如何更好地应用上,他们仍然有很多要提升的地方。

杨群勇认为,投资不能躺平。尤其近几年市场变化很快,投资需要尽快适应市场。

“我们采取的是非常积极的管理模式,几乎每年产品组合都重来一遍。”杨群勇说,这几年,以躺平心态做投资很难,因为市场总是不断变化,很少有标的会被持续热捧。善道投资每年的重点是致力于找到当年“最强音”,在成长早期介入,而不是等利润兑现后才进场。

他认为,财务报表是了解业绩的有效渠道,但不能等财务数据出来后才买入,因为数据是滞后的。投资最重要的是捕捉到最有爆发力的早期阶段。在利润兑现前,在被广泛研究前,通过对标的商业模式的“原创性研究”洞见投资价值。

“好的商业模式是‘金刚不坏之身’。”杨群勇认为,“只有同时拥有优秀商业模式和高成长性,才能摆脱行情向下的‘地心引力’。”有好的商业模式支撑,净利润增速40%-50%以上的企业是他们所青睐的投资对象。

从个人投资到创立私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这是杨群勇办公室里的一幅毛笔字内容,也是善道投资的取名来源。杨群勇笑着说,前段时间有客户说就是因为看到“善道”两个字才坚持留下来。

之所以选择聚焦港股和美股市场,杨群勇解释说,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是在境外做投资,能力圈多聚焦于此。而2017年底回到内地阳光化,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两条腿走路,投资境外中华市场,是因为境外中华市场不像A股那么拥挤,又很有特点,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选择,形成善道投资的特色。

据介绍,目前善道投资美元资金管理规模接近2.5亿美元,人民币基金规模约7亿元。

谈及规模,杨群勇表示:“我们对规模其实没有特别去追求,是觉得我们自己的能力还需要提升,规模的成长要和能力匹配。而且过多的去做销售会消耗掉很多应该做投资的精力。专注投资,业绩做好,资金自然就会来找你。”

在投研重点上,消费、科技依然是杨群勇关注的两大赛道。他认为,消费赛道上,作为消费者可以切身感受到变化,观察到销售数据,研究颗粒度可以很细;而科技具有较大爆发力,一旦出现新的技术变迁,将表现出较高成长性。此外,估值调整了较长时间的医药医疗也重新回到他们的关注视野。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