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权威部门解读增发万亿元国债:中央承担还本付息,不增加地方负担

2023-10-26 11:15:37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10月25日,国新办举行“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记者 史丽 摄

在10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增发万亿元国债使用、突破赤字3%红线等问题作出回应。

增发万亿元国债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

对于为何选择这个时间点增发国债,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表示,此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当然,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后,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他说,此次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

当前已进入10月下旬,根据相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能够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落实。

同时,为了减轻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将一次性适当提高相关领域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或补助比例,加大对地方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朱忠明表示,为保持预算年度间衔接,将参照以往做法,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单设“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项目,与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并列,集中反映增发国债安排的支出。

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方案,增发1万亿元国债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

“虽然今年的赤字率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朱忠明表示。

在国债发行方面,朱忠明介绍,为加快预算支出的进度,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前期财政部在制定下半年国债发行计划时进行了相关谋划,将原定年度国债的发行靠前安排,所以客观上也为后续增发国债留出了空间。

朱忠明称,考虑到此次增发的国债纳入中央财政赤字管理,所以财政部将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和已经确定的年度国债发行进行统筹安排。同时,财政部也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债券市场的情况,合理把握国债的发行节奏,使国债发行和资金使用进度相匹配,确保顺利发行并避免资金闲置,更好发挥国债资金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保障作用。

确保在建项目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

今年四季度增发的2023年国债1万亿元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

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编制规划和推进项目等方面积极做好有关工作,为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做好准备。

“我们将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地方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能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张世昕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增发国债具体到项目要求,主要有四方面考虑:符合规划或实施方案;满足投向领域要求;前期工作比较成熟;资金需求与建设进度相匹配。

“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国债主要安排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项目,更要高度重视前期工作质量,在开工前对地质条件、生态风险、工程难度、建设方案、群众需要等研究到位,避免仓促上马,导致建设实施中遇到重大困难问题,造成资金无法使用、严重影响工期,甚至影响经济社会效益等问题的出现。”罗国三说。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