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又有国际投行退任保荐人!
2023-10-17 14:12:44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10月15日,专注于潮流零售店运营的KK集团发布公告称,终止委任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为其整体协调人。证券时报记者粗略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以来已经有数家外资投行相继退出港股上市公司的整体协调人。某中资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港股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流程和门槛相对A股较低,上市较为容易,难的是把股票卖出去,所以承销商压力很大。而整体协调人也是保荐人,负责项目的总体发售,主动退出说明承销商联系不到足够多愿意认购的投资人。”
“这或许与欧美投资者参与香港IPO项目热潮褪去有关,港股目前的交易量与往年相比大幅下滑,没有交易量IPO就不太可能好。”香港本地券商一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瑞信退出KK集团香港上市保荐人
KK集团于10月15日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7月31日委任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简称“摩根士丹利”)及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简称“瑞信”)作为其整体协调人。但自2023年10月13日起,终止委任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为其整体协调人之一。
截至目前,KK集团只剩摩根士丹利一家作为其整体协调人。
记者粗略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以来国际投行退任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整体协调人数量增多,高盛连续退任第四范式、科笛集团、药师帮三家香港上市公司整体协调人,美林退任Soulgate、古瑞瓦特香港上市的整体协调人,摩根大通退任天图投资香港上市整体协调人。
“这在以前不能想象,等于送上门的生意不做了。港股及境外资本市场虽说上市门槛较低,上市相对容易,但难的是要把股票卖出去,所以承销商压力很大。”上述中资券商投行人士称。
在港股新股发售过程中,一般公开发售占比10%,国际配售占比90%,公开发售分为甲乙组,甲组获配额低,乙组认购金额超500万元,金额越大中签率越高。而国际配售部分分为基石投资者和锚定投资者,其中基石投资者提前获配额度无需抽签,限售期6-12个月;而锚定投资者也是无需抽签获配相应额度,没有限售期。因此,公司股票能不能推出去以及由谁定价基本是国际配售中的基石投资者和锚定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博弈定价。
“由此可见国际配售压力有多大。整体全球协调人在招股环节起到最重要的角色,需要负责找基石投资者、锚定投资人,但目前港股市场太疲软,流动性不足,因此一旦外资承销商联系不到足够愿意认购的投资人,只能选择退出。”香港本地券商投行人士称。
2022年8月,港交所修改了《上市规则》,规定发行人必须聘请整体协调人,且港交所主板IPO项目必须在递交上市申请前不少于两个月委任保荐人兼全球协调人。根据港交所定义,整体协调人主要操盘后期的全球发售工作,拥有向发行人作出分配建议和超额配股行使酌情权等权利。
记者采访香港其他投行人士所知,港交所修改规则的初衷是为了平衡保荐人的风险与收益。此前保荐人平均收费仅为包销定额收费的七分之一,而违规成本往往由保荐人承担,香港证监会认为保荐人收取的费用与其成本及职责不相称。倘若保荐人能同时担任全球协调人的包销商角色,其赚取的总费用可补偿出任保荐人时所需的额外资源及职责,因此设立整体协调人。
聆讯通过迟迟不上市,到底为何?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今年前三季度有75家公司重新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包括所有由同一申请人在其申请的处理期限已过或申请被拒又或自行撤回申请后三个月内重新提出而获接受的申请)。其中四次冲击港交所的公司也不在少数,比如滴嗒出行先后于2020年10月、2021年4月、2023年2月、2023年8月四次递表。
从上市流程看,港股IPO包括递表、聆讯、路演、招股、公布配售结果和挂牌等环节。其中,耗时最久的是递表至聆讯阶段,一般要等上3-6个月。这期间,企业除了回复监管部门问询、更新财务数据外,还可能被临时“加作业”。而企业财务数据通常按季度、半年度统计,递表有效期却只有六个月,就容易导致企业因财务审计数据过期而IPO搁浅。
也有上市公司过了聆讯却迟迟不上市。“我们控股的几家公司这两年在通过聆讯后放弃了上市,因为目前的市况有可能会出现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还不如继续观望,等市场回暖再上市,拿到一个好定价,募资也会更理想。若市况不好,也就募集不到什么资金,但是发行费还是要照付。”一位做股权投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港股一共有51家上市公司港股上市合计募资275亿港元(含股东售股),募资额度在10亿港元以上的有9家,其中珍酒李渡为今年来最大IPO,募资额53亿港元。IPO市场更多的募资都是在5亿港元以下,达到29家。
数据显示,一共有20家上市公司发行费用占募资总额的30%以上,其中望尘科技控股募资8100万港元,发行费用7000万港元,发行费用募资总额的86%;易点云募资总额5.97亿港元,发行费用达到5亿港元,发行费用占募资额83.75%。
以此来看,“二次递表”现象增多以及IPO节奏放缓都与香港股市持续低迷不无关系。港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9月及前9个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额分别为903亿港元、1097亿港元,港股流动性日趋疲软,导致香港股市持续在低位徘徊。
因此,从公司层面看,极端的行情让一些企业在递表后并不急于上市,并耐心等后续市场回暖,因此增加了“二次递表”的情况。
“交易活跃起来IPO才能好转。”上述中资券商投行人士称。
为了解决港股流动性偏弱的问题,香港成立了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专责小组成员包括来自金融业界的人士、相关政府官员,以及金融监管机构和港交所的代表。研究问题主要包括:专责小组将全面检视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内外主要因素,包括上市制度、市场结构、交易机制等方面;专责小组亦会就提升中国香港股票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向重点市场的发行人和投资者推介港股市场等事宜,提出具体建议。
分析人士称,如果港股流动性得到改善,加上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未来几个月港股IPO市场有望复苏,毕竟目前香港上市申请数量挺多,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门槛也降低了,这都有利于活跃港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