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海升基金张子尧:深耕城投债 打造稳健“固收+”平台

2023-09-18 14:19:12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凭借固收类产品稳健领先的业绩表现,近年来上海海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升基金”)在债券私募圈崭露头角。日前,海升基金创始人、执行总裁张子尧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债券市场有起有落,但未来海升基金将继续坚守并看好城投债市场的中长期投资机会。当前,公司正以量化策略为新的出发点,致力于打造收益稳健且相对更有吸引力的“固收+”资管平台。

聚焦城投债品种

成立于2015年的海升基金,目前净资产管理规模超45亿元,员工近30人,其中约一半为投研人员。公司的产品代销渠道不仅覆盖多家主流第三方销售机构,同时也进入了多家头部券商的全国代销网络,获得了机构客户的广泛认可。

张子尧介绍,公司投资的资产类别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债券和权益、期货、期权等非债券类资产,其中债券资产的规模约为40亿元左右。在债券产品中,又可细分为三个产品线:一是买入高评级高流动性的债券,以配置持有到期为主;二是买入高评级城投债,通过适度的部分仓位信用下沉配置性价比较高的信用债,以增强收益;三是高收益城投债策略。

“公司不管是做哪一个品类的产品线,主要聚焦于城投债品种,公司不会为了博取更高收益,去配置一些其他房地产或民企的债券。”张子尧表示。

对于公司坚定深耕的城投债投资,海升基金也有其朴素的“能力圈考量”。张子尧介绍,公司多位核心投研人员在加入公司前,长期在各大券商的一级投行和二级固定收益部门工作,公司在整体人员构架上有一二级联动的优势,这些投研人员的从业履历不仅能够使得公司对不同地区、不同城投平台类型的城投债,有深刻的理解和研判,也使得公司在投资决策时能够及时、深入地了解许多城投平台最新的市场信息,从而以“一二级联动的方式”掌握其滚动融资、潜在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的动态情况。

此外,公司投资总监盛滴清先后就职于中信建投基金、方正证券、信诚人寿保险资管等机构,在中信建投基金等机构纯债类账户、专户产品的累计资产管理规模超100亿元。相关产品可查的历史业绩常年位居同类产品前四分之一,并展现出“在调整市净值回撤幅度更小”“在极端市场环境下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强”等投资特色。

更能承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

“债券资产的定价、投资、交易,不仅是一门专业的学问,同时更像是一门‘手艺’。”张子尧介绍,其早年职业生涯开始于某外资银行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随后转行做了多年的债券交易员。在他看来,由于债券不同于股票,很少有连续的成交价格,在交易方式上也大多采取一对多询价、点对点交易。因此,对于一只债券基金产品如何具体“排兵布阵”、如何运作、选择在什么时机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作为交易员出身的基金经理,可以更好地感知市场的微观动态。

具体到城投债的投资,张子尧表示,2018年以来,复杂多变的债券市场环境对于追求较高收益的债券投资机构,带来了较多挑战,海升基金能够稳健穿越风浪,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公司对于城投债类资产的深刻理解和长期坚守。

张子尧强调,在不少外界人士看来,城投债品种的信用违约风险始终若隐若现,但城投债本身具有政府潜在信用背书的根本属性,长期以来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比于很多产业债,城投债的类似潜在信用背书更强,相对更能承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周期的变化。”他说。

张子尧进一步表示,当前固收类产品的管理主要矛盾为:如何在当前资产收益率下行的阶段满足客户已有的收益预期。

迭代“固收+”资管平台

2022年,海升基金在经过多年的固收投资深耕后,正式搭建了量化投资团队,从国内头部一线量化私募中吸纳了相关的专业投研人员。对于这一发展战略的迭代,张子尧坦言,公司预期国内无风险利率和债券资产整体收益率出现长期下行趋势,因此提前考虑为客户在债券资产收益率下行的时期找到一些有“进攻可能性的资产”。张子尧表示,公司对于自身的定位,是希望打造一个收益稳健且相对更有吸引力的“固收+”资管平台。

在具体的策略做法上,目前公司在“固收+”产品线上,债券的仓位力保3%-4%的收益,同时在此基础上移出一部分仓位,实施股指期权、股票量化多头的策略,积极把握权益市场上涨的机会。

张子尧举例称:“目前很多投资者已经形成共识,A股市场正逐步接近底部,但什么时候涨、中长期能够涨多少,一时很难确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的一类“固收+”策略,就是利用债券的部分收益,买入股指看涨期权,力争在“潜在损失有限,潜在收益更高”的情况下,获得A股上涨的收益机会。

作为一家成立较早的债券私募机构掌舵人,张子尧还特别表示,对于固收策略、“固收+”策略的私募管理人,投资者进行相关筛选时,应当提升对专业金融知识的学习,同时重点关注公司产品的长期运作和业绩情况、底层资产和交易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同时可通过对管理人的实地走访,掌握公司与投资相关的关键信息和关键舆情。除此之外,张子尧还建议,投资者尤其需要关注管理人的投资理念和体系是否“逻辑自洽”,收益的来源与其投资的资产是否匹配。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