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精特新企业画像:A股上市企业占比达10% 一级市场融资超过60%
2023-07-31 10:13:41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现,上海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呈现出蓬勃之势。7月28日,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上海市杨浦区商务委员会、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共同主办2023上海专精特新创新发展大会暨“三赋”全国行上海站启动仪式与“益企融通”创新需求发布对接活动。此次大会是继“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之后,上海举办的首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培育重磅活动。
证券时报记者从大会上获悉,目前,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已达828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700家。会上发布的《2023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报告》,对上海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了精准画像:A股上市企业的占比达10%,新三板挂牌达15%,一级市场融资超过60%,高于全国平均专精特新企业的资本市场参与度。
近八成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来自战略新兴产业
《2023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报告》是全国首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的研究。该研究由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德勤中国研究发布,智慧芽提供特别支持。
为了更深入了解和衡量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水平,研究团队借鉴国家专精特新企业评价指标,搭建具有上海特色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体系,并对上海“3+6”重点产业和“四个新赛道”进行梳理分析。
研究显示,从全国主要城市比较分析来看,上海市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上排名全国第一,排名紧随其后的苏州、杭州和北京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接近八成的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来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上海市构建的“3+6+新赛道”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其中,属于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的企业占13.4%,属于六大重点产业的占91%,约六分之一的企业布局了新赛道。
德勤中国合伙人陈岚表示,“上海市领先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主要得益于上海市的四大优势,即特色产业园区、精准培育服务、科创资源集聚和优质营商环境。”
相较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出更高的发展规模、创新投入和资本市场参与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接近1.5亿元,几乎是专精特新企业平均数的2倍;有效发明专利达23个,超过专精特新企业平均个数的3倍;A股上市企业的占比达10%,新三板挂牌达15%,一级市场融资超过60%,高于全国平均专精特新企业的资本市场参与度。
由于上海市各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形成了五个类型的发展格局。受2000年初制造业逐步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的规划路径影响,上海市各区科创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一是浦东新区得益于体量和政策优势,是上海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二是闵行、嘉定、松江和奉贤是科创产业的先行区,均较早布局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产业并已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三是7个中心城区多以轻资产服务业为产业基础,呈现出高附加值、高利润和高影响力的特点,属于高能级科创区;四是宝山、金山和青浦以重资产制造业为基础产业,正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战略新兴产业的提质升级,是科创产业的加速区;五是特色化科创区崇明则围绕自身世界级生态岛的定位制定科创之路。
从重点行业的角度来看,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排名前三。这些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高质量的产业集聚,并由于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方面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企业普遍在研发、创新投入较多。汽车、电子信息等传统制造行业虽然体量较大,但仍然处于加速升级阶段。人工智能、元宇宙产业起步较晚,仍然处于发力期。
持续营造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生态
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补链强链的重要力量,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打造自主稳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上海作为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先行者和探路者,自201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
截至2022年底,上海有353家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技术中心,574家企业开展市级专利工作试点;309家企业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占全市建站数量48.3%。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79家,总市值约1.5万亿元,融资额约1956亿元,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专精特新企业。
上海市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正厚植科创沃土,努力构筑专精特新发展新优势。上海多年来为中小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向中小微企业转化和集聚;常年开展企业质量提升行动,中小企业产学研对接、数字化转型行动,以及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等赋能工作。截至2022年底,累计培训专精特新企业首席质量官2000余人次,累计发布大企业创新需求近500项。
上海市中小企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卫丙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仅来自政府的培育支持,还需要来自整个社会的关心,来自科技界、资本圈、产业界等各方给予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还需要接地气的政策辅导,更加精准的服务落地,有效对接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发展面临难题。
作为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娘家”,卫丙戊表示,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高管精准培训、开设人才招聘专场、融资对接与上市服务指导、组织参加国际大型展会拓展海外业务等工作,进一步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提升品牌声量、扩大企业影响力。
记者获悉,该指数研究组织单位还希望通过集结政府资源、行业资源和专家资源,汇聚多方力量形成聚合,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在数量、体量与质量方面的发展领先全国,上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2023年底有望突破10000家。”智慧芽联合创始人关典表示。
融资支持和科创资源获取等仍有待提升
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质量、规模、创新水平都显现领先水平。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的挑战,诸多不确定性给企业的发展规划带来了冲击,如融资支持和科创资源的获取方面有待提升,人力紧缺的结构性矛盾是企业面临的一大痛点,国际化程度和政企沟通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报告就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德勤中国华东区主管合伙人卢莹表示:“第一,从政府层面,为专精特新企业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加强对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扶持力度;第二,从行业和社会层面,组建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联盟,全方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的转型和发展;第三,在金融体系层面,支持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创新。”
上海国创中心理事长黄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专精特新企业在融资方式与途径、“大中小”融通、创新资源集聚、标准化制定、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还需要加强支持和创新突破,“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亟待打造‘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三位一体式生态赋能体系,通过引导联合链主、龙头企业,集聚专精特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各类服务机构与要素方,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打通难点、补足短板、加速发展。”
“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有数十家企业在不同场次都提出了一些关于国际化发展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国际会展参与、海外专利申请以及高端设备和原材料进口和清关困难,希望政府或专业平台能组织提供更多国际交流机会,帮助对接海外平台,组织出海调研机会。”黄岩举例称,上海国创中心作为专业的科创赋能服务平台,在企业出海过程中,积极帮助企业对接海外资源。比如箱箱共用这家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国创中心已帮助其对接日本客户伊藤忠,在其出海过程中给予助力。
记者获悉,报告编制团队下一步还将继续完善修订指数编制体系,比如将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核心影响要素方面推出子指数,如融资指数、创新研发等指数,为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竞争力寻找方向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