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应加大科技创新打造新模式
2023-06-30 15:27:30 作者: 来源: 证券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之义。金融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布局中找准自身定位、把握职能职责,保持金融稳定,构建更加适配新发展格局的金融发展模式,全力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成为重要课题。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主题论坛6月29日在北京举行。本场论坛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
中国式现代化为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明确了哪些方向?当下又该如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29日在会上表示,实现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要解决两大难题。
一是金融体系要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在税收、GDP、技术创新、城镇就业以及企业数量上分别占中国总量的五、六、七、八、九成,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但大部分金融资源流向了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共部门,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遇到挑战。
张晓晶指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突出竞争中性,继续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推动金融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金融部门治理结构的优化。
二是金融体系如何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张晓晶指出,其中难度在于一个科技创新项目要么投资者都不看好,无法获得融资;要么投资者纷纷看好,导致获得融资远超项目当前发展的需要,产生了大量泡沫,监管部门只得出手抑制。所以,那种期待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最好是“亦步亦趋”、要多少钱融多少钱、不能出现泡沫的所谓良性循环,是很难实现的。
张晓晶指出,破题关键在于要意识到“金融是面向未来的”。资本价值取决于未来预期,“现在的经济不过是未来的资本化”。科技也是面向未来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金融就是给风险定价的,这两者有着天然的结合点,因此需要用预期来决定资产价值。金融体系以及监管机构要接受这种认识论上的革命,支持科技创新,让“耐心资本”与“风险资本”齐头并进。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激励企业创新需要“宽容”的金融市场。
一是对失败的高度容忍。田轩指出,存续期相对较短的风险投资基金,往往只能投发展比较稳定、商业模式比较清楚的中后期项目,通过包装帮助其上市。存续期较长的基金则能够投资早期项目,并慢慢培育扶植企业,允许其不断探索试错。研究发现,领投的风险投资对失败容忍度越高,被投企业上市后的创新数量和质量越好。
二是长期的机构投资者。以美国的退休基金、养老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例,其往往不在意下周或下个季度的回报,而是更多关心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这种“耐心的资本”能够为创新创业的企业提供长钱,能够很好地监督企业发展。
三是不特别频繁的信息披露。田轩认为,在确保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披露的大逻辑下,激励企业创新也意味着披露不能太过频繁。这样有可能给企业造成短期压力,带来管理层短视的问题。
四是更开放的资本市场。研究发现,当一国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开放以后,其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以及创新企业的数量都会大幅度提升。因为国外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可以大大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公司治理,帮助企业分担创新风险。
五是更加稳定的宏观政策导向。宏观政策的不确定、不稳定对企业创新有重要负面影响。田轩指出,当企业家不清楚政策方向时,就只能等待观望,做短期投资而放弃长期投资。因此,激励创新必须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不能变来变去。
金融如何以高质量发展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认为,应打造金融助力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变革风险管理理念。
周景彤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对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要求相比,还存在短板或不足,如金融总体上大而不强,金融与产业融合互动不足等。
周景彤认为,应打造金融助力科技创新的新模式。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金融服务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在周景彤看来,围绕体制机制如何突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变革风险管理的理念;二是根据科创企业专利技术等软资产丰富的特点,开展科技信贷、知识产权抵押等金融产品的创新;三是加快投贷联动等方面业务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如何落到实处?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表示,当房价预期出现变化,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提前还房贷是非常自然的选择。为此必须打破价格-信心的负向螺旋,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非常有必要,要推动存量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