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闭幕 金融大咖畅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机遇

2023-06-12 14:19:29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主题为“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的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6月9日闭幕。与会金融大咖均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迎来多重机遇。一方面,通过构建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上海可以成为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样板。另一方面,上海可以利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机遇,实现金融服务科技机制创新。此外,上海可以积极开展养老金融业务创新,率先探索养老金融试点。

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样板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一大目标:到2025年,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当前,“双碳”工作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绿色转型也正在加速驶入“快车道”,与之匹配的绿色金融体系亟待建立完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上海在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中大有可为,通过构建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上海可以成为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样板。

“要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样板。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表示,到2022年末,上海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的余额达到8424亿元,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比上一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信贷的增速也高于全国绿色信贷的增速,达到了39.4%。上海碳金融市场的发展领先全国,绿色信贷资产的证券化、碳中和债券等产品创新走在全国的前列。上海成为示范样板有很好的基础。

《规划》提到,创新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上海将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向碳中和领域倾斜,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ESG信息披露。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标准研究和制定,加强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周汉民表示,绿色金融要真正落地,大前提要有明确的规制。做好绿色金融相关规制,是未来10年上海自贸区最需要进行的尝试之一。建议把上海自贸区作为典范或典型,将绿色金融的评估体系进行试验并确立。此外,在绿色金融上,可以尝试同国际资管企业成立合资企业,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设立相关基金。

创新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需要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高效率的金融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但是,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效能仍显不足,堵点、瓶颈依然较多,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与会专家认为,上海应强化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之间的联动,创新金融服务科技机制,实现金融服务体系精准发力。

“科技创新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市场开拓、产生效益,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枢纽,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又能为规避创新风险提供金融工具,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卫东表示。他建议,金融服务要不断提质增效,一方面在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在构建多层次资金运作体系上作文章;此外,要在提升金融服务可持续能力上求突破。

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表示,科创金融供给仍然较为短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还面临一些堵点和瓶颈。例如,商业银行天生比较审慎,这种审慎的风险偏好和科技创新高风险特征之间存在错位,特别是种子期、初创期的科创企业融资本身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而传统的信贷服务面对这种特点的融资需求介入较难。

谷澍认为,要紧紧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拉长做深金融服务链条,做好科技创新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服务。特别是要突出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好满足科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要完善科创金融专属服务体系,提高专业服务能力。”谷澍表示,“银行天生的风险偏好与科创企业‘两高一轻’的特点有一些错位,这就需要银行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打造一套客户的评价准入和产品体系,让银行更懂科技、更懂客户,尽量缩小错位。最核心的是要推动客户评价和信贷准入方式转变,从基于历史面向未来转变,更多从技术进步、商业前景等维度衡量客户价值。”谷澍说。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周小全表示,着眼未来,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相同,科创金融服务任重道远。当前,当前,上海正在努力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和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市场完备、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努力优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进一步完善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共绘科创金融发展新蓝图。

先行先试养老金融业务创新

随着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上海已成为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现有金融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届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均表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开展养老金融业务创新,率先探索养老金融试点。

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表示,人口老龄化方面的挑战可以通过政策制定者、私营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解决。通过同寿险公司和资管公司的合作,上海可以带来一套生态系统,包括支持退休金长期保障和医保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这不仅能为老年人带来金融保障,也会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包括在金融融资领域也会创造就业机会。

他表示,支持养老系统需要专业性、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包括长护险、反向房贷等。此外,金融科技也能扮演重要角色。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成为交流思想、知识和实践的地方,并为全球性问题建立起解决思路。

“养老产品如何做得更好?可以利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包括资管中心建设的机遇,在上海先行先试。”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傅帆表示,例如,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保险类别、产品类别可以进一步扩展,包括重疾、护理、失能、定额终生等等保障类产品。推动医疗、养老、护理等优质服务资源进行养老金融产品对接,给予它们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允许同业或者跨业资源共享。

傅帆表示,要推进全球养老金融平台的建设,搭建平台开展全球化养老保险、养老资管以及产业投资,允许更多国际优秀的养老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养老金基金,提供全球资产配置的专业服务。此外,引入海外先进产品和服务规范,反哺国内养老产业的发展。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白涛表示,保险服务养老方面,我国做了不少探索。一是补偿老年人养老支出,发挥保险行业经济补偿最重要的功能,降低养老负担。二是为老年人养老财富保值增值。保险公司发挥养老资管优势,我们提供的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受托服务,我国保险机构已经成为养老资金管理的主力军了。三是保险行业目前在布局多层次养老社区,主要采用保险+养老服务的模式,全行业目前在30多个城市已经建设的养老床位超过了13万张,普惠养老项目正在多个城市陆续落点进行试点。

“总的来看,我认为养老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白涛表示,因为养老产业链条很长,涉及人数众多,而且持续时间很长。养老产业具有跨金融、地产、医疗、药品、文化、娱乐多个领域,是未来很好的经济增长点。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