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发展先机 3D打印企业加速冲刺上市
2023-05-19 15:20:41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2022年我国3D打印企业融资总额达到64亿元,相比2021年的48亿元增长33%。另有数据显示,2023年50家3D打印产业被调研企业中,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超过20家,总额达到32.2亿元。预计今年我国3D打印行业融资总额将稳步提升,有望超过80亿元。3D打印走过漫长的萌芽蛰伏期,越来越多行业公司开始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在日前于上海召开的第五届SAMA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大会上,包括上市公司华曙高科、拟IPO企业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联泰”)在内的多家公司齐聚一堂,共话3D打印产业升级与发展新模式。
这厢行业集体探路,那厢企业上市迈步。近日,浙江正雅齿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雅齿科”)完成了在浙江证监局的IPO辅导备案,踏上证券化的全新征程。
放眼望去,华曙高科、上海联泰、正雅齿科等均是近年来3D打印企业“赴考”IPO的缩影。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秘书处郭丹表示,尽管全球风投机构的投资动作不断放缓,但国内机构对于3D打印产业的投资仍保持平稳增长。据统计,2022年我国3D打印企业融资总额达到64亿元,相比2021年的48亿元增长33%。
排队“赴考”忙
记者从浙江证监局获悉,正雅齿科已经进行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券商为中金公司、国海证券。
公开资料显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的正雅齿科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隐形矫治行业。公司运用3D打印技术,并结合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力学、大数据及算法等技术,产品遍布国内多家口腔医院,经营范围包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口腔正畸材料及制品生产、3D打印基础材料销售、软件开发等。
无独有偶,去年把上市列入“议事日程”的上海联泰,也已在上海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辅导券商为中泰证券。公司总经理马劲松近日表示,公司将于6月进行上市辅导总结和验收,IPO征程又进一步。
据悉,上海联泰从2015年开始第一轮融资,截至目前共融资6轮,2022年投后估值18亿元左右。金石投资、元禾辰坤、国科嘉和、盈科资本、联新资本、赢创风投等机构参与了历次投资。
成立于2000年的上海联泰,是国内最早从事3D打印技术应用的企业之一,作为一家工业级光固化3D打印厂商,公司产品已被应用于电子电器、医学发展、口腔齿科、鞋模制造、教育应用、文化创意、建筑、汽车及航空航天等行业领域。
在多家3D打印公司跻身IPO“等待席”之前,已有3D打印公司铂力特、华曙高科、爱司凯等率先进入资本市场。
以华曙高科为例,公司于今年4月17日登陆科创板,募集资金拟投入3D打印设备扩产项目、研发总部及产业化应用中心项目和3D打印技术创新(上海)研究院建设项目。公司主要从事工业级3D打印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全球客户提供金属(SLM)3D打印设备和高分子(SLS)3D打印设备,并提供3D 打印材料、工艺及服务。目前,公司拥有20余款设备,并配套40余款专用材料及工艺,正加速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模具等领域。
融资不得闲
“目前3D打印产业排队IPO的企业呈现多元式发展态势,覆盖了产业链上下游,包括材料、扫描、装备和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郭丹表示。
据统计,2022年我国3D打印企业融资总额达到64亿元。其中,最高融资案例“花落”光固化3D打印厂商浙江迅实科技有限公司,融资金额达到1亿美元。此外,北京中航迈特、江苏威拉里、安徽中体新材、西安赛隆等金属3D打印设备及粉末材料厂商,拿到了数千万元至3亿元不等的融资。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50家3D打印产业被调研企业中,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超过20家,总额达到32.2亿元。“预计今年我国3D打印行业融资总额将稳步提升,有望超过80亿元。”相关调研人员称。
3D打印各个细分领域的企业都在加快融资步伐,并“摩拳擦掌”向资本市场进发,特别是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筹备上市尤为积极。比如,装备商上海联泰、易家三维、鑫精合、上海汉邦,材料企业中航迈特、江苏威拉里、西安赛隆,齿科细分领域的南京铖联、北京康硕等。
高能数造(西安)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高能数造”)是其中的典型。该公司已经开启IPO相关准备工作。据介绍,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池3D打印技术这一细分赛道,是国内较早聚焦并推出3D打印电池设备的公司。其依托自主研发的电池3D打印技术,已推出三代电池3D打印专用装备,并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及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高能数造有关人士表示:“上市是高能数造长期的发展规划,公司目前还处于Pre-A轮融资阶段。”
打破产业“天花板”
在调研走访多家3D打印公司过程中,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3D打印等“天花板”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来说,抢占上市的时间节点显得尤为重要。“行业内公司上市后,可能会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抢占发展先机,挤压未上市公司的发展空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具体的细分赛道能容纳的上市公司很有限,或许只有两三家。”
近期不断推进的3D打印产业投融资和企业IPO进程,或许预示着产业前景正在被业内公司以及金融机构重估,行业发展的“天花板”正在被打破。
记者采访发现,3D打印企业与金融机构“相互拥抱”的深层次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国家重视工业母机,3D打印作为工业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很多金融机构选择主动跨入3D打印赛道。
其二,3D打印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高研发高投入的特点需要资本注入活力。郭丹表示:“3D打印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近年来增长速度维持在25%以上,这是非常喜人的。”
其三,从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首批3D打印典型应用场景看,3D打印的想象空间巨大。“当前3D打印的应用已拓展至工程机械、建筑、文物、个性化穿戴、体育、影视等领域,但相较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需求,3D打印要想满足各领域的应用仍需深耕细作,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场景潜力还有待挖掘。”郭丹称。
业内人士表示,长期来看,随着3D打印产业发展的“天花板”被打破,并在更多应用场景得到普及与推广,3D打印产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增量市场,企业也将迎来更多的上市机会。“目前上市的3D打印公司中,华曙高科、铂力特都是以金属3D打印装备为主,未来非金属3D打印装备、金属材料等细分领域的公司,或将成为排队IPO的‘主力军’。”该业内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