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科创联动加速升温之下,港企内地融资仍存掣肘,如何破局?
2023-05-15 15:03:33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香港以服务业见长,其占GDP比重超90%。但近些年,香港科技创新开始强势崛起,创业者数量激增,创业领域也从过去的APP、游戏,变为如今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传感等硬科技。作为全球创新要素的重要聚集地和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香港正在将创新科技打造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也在我国科技创新中日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今年的多场深圳创投日活动上,香港科创界专家学者、创业者多次亮相,与内地科创界开展多次深入交流互动,香港科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决心足以可见。
香港科创与深圳乃至内地市场的互动交融正在提速,但与此同时,双方融合发展,尤其在投融资方面仍存掣肘,如何破局?
香港创科企业频频走进大湾区
今年以来,深港科创领域交流对话空前频繁,香港科创项目走进内地市场,寻求资金和资源配套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先是深圳福田等多个区代表团密集赴港拜访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就促进深港创新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进行深入的走访交流;随后,香港5所高校携14个科创科目在今年3月8日首次亮相深圳创投日(坪山站),与国内百家投资机构、银行、券商等积极互动。此后的两次深圳创投日活动上,也都能看到香港创业者携科创项目前来路演的身影。
就在近期,多个香港青年创业项目再次亮相深圳创投日(龙华站),在由南方创投网香港项目专场路演上进行展示。“近几年,香港政府正积极推动科创,香港创业和创投的氛围都比之前好了不少,创业水平也提高了一些,而且有不少技术都是从海外回来的。”香港创业及私募投资协会内地委员会副主席麦世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香港确实有不少来自国际的前沿先进技术成果,值得深港两地深入交流、促进投资合作。此外,香港本地创投机构也比以前更多、更积极。
过去5年,香港史无前例地加大了对发展科创的投入力度。资金方面,香港累计投入逾1500亿港元推动香港科创发展。政策方面,《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明确提出计划至2032年将创科产业从业人员从目前的约4.5万人增加到不少于10万人。未来五年吸引不少于100家具潜力或代表性的科创企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在2017年至2021年的短短四年间,香港初创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了近七成至大约4000家。
香港科创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掣肘。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策略研究)谢智刚在深圳创投日活动上曾指出,香港初创项目经常碰到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初创团队难以有足够的资金维持企业发展;二是技术,项目背后的技术支撑非常重要;三是生态圈,项目在同一地方集聚才有利于技术互通,产生凝聚力。
此外,在近期举办的深圳创投日龙华站香港专场上,麦世泽还指出,香港虽然有很科研成果,但由于香港90%都是服务业,缺乏配套成熟的产业环境,这是制约许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
一边是丰富的全球知名高校资源和强劲的基础科研力量,另一边是健全的产业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条,香港和深圳乃至内地,如何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擦出科创的“火花”,成为香港和内地科创界越发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香港科创企业内地融资存掣肘
“今年以来,我们也接待过来自香港的招商团队和科创项目,他们现在确实很积极。”卓源资本董事长袁宏伟对记者表示,从科技研发来看,确实有不少海外的技术大牛会将香港作为科技研发和项目孵化的首选地。尽管香港科创项目频频亮相内地创投圈,香港项目的路演也吸引了不少内地VC/PE的关注,但终究是看得多投得少,原因何在?
“我们更多把香港看作一个联通海外的窗口,在中美贸易战之下,中国内地的科技技术可能被不同程度扼杀,但香港却可以成为一个既没有受到严厉封锁,又可以吸纳海外先进技术,并向内地输入、孵化落地的窗口。”洛克资本董事总经理李音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通过采访多位投资人了解到,对于香港科创项目,大家普遍的感受是:有一定的技术,但还很早很小。“一定要让这些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才能受到更多投资人青睐。”袁宏伟表示。
技术模式的先进和前沿固然能吸引投资人的关注,但技术的合规性同样受到投资人的看重。李音临表示:“香港那些吸收了欧美日韩先进技术,然后在本地孵化的项目,需要利用香港这个平台,做一个本土化的合规流程,比如申请专利、设立公司等,才有便于日后进入内地市场,而不会受到相关法律制裁。”
此外,也有投资人指出,内地VC/PE在投资香港科创项目过程仍不太顺畅。“纯人民币基金投香港项目,要走一些审批流程,如果内地机构看重的香港项目,项目公司一般都会设立一个架构,或者在内地成立一个子公司,但双重架构就比较复杂了。”麦世泽坦言,目前香港和内地在投资上的互联互通仍存一些障碍,当前的趋势是,香港创业企业直接落户内地,在内地市场融资和上市。
据了解,除了资金进出不畅,深港科创合作还面临跨境政策供给与衔接性不足等问题。例如,香港科研人员参与内地项目尚未获得全面准入,相关科研人员或机构须与内地机构合作才可申请国家科研资金;科研样品、实验试剂、遗传资料等物资出入境流程较繁琐等等。
建立“软联通”重大平台和载体是关键
在日前深圳创投日龙华站香港专场上,有关监管层人士表示,深港科创合作需要一些平台,把香港高校的项目、投资人和内地的项目和投资人连接起来,然后再去做资源等方面的对接。
重大平台和载体是促进跨境联动最好的“连接器”。目前,深圳已有前海深港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多个平台,形成了跨境联动的创新生态圈。
上述人士认为,深港两个资本市场也是重要的“连接器”,先是吸纳更多国际技术资源到香港,再通过深港两个资本市场的合作,把这些优质的科技资源与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资源,包括上市公司、一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等,有效整合起来,这是深港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方向。具体来说,在深港合作过程中,更关键的是技术能够进入到企业中去,然后企业通过南方创投网等平台,以股权的形式进行融资,从而获得发展资本,形成产品走向市场。
除了重大平台和载体搭建沟通的桥梁,内地政府部门还需要在其中“添一把火”。植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钟凯文对此提出几点设想:
一是,能否允许香港科研院所申请地方政府的专项科技发展基金;
二是,科技成果本身能否做跨境转移。
三是,能否针对科研人员设置市级层面的奖项,促进深港技术互动。
只要建立其“软联通“,深港科创联动面前将是一片坦途,VC/PE投向香港优质科创标的也将热情高涨。“只要香港技术团队进入大陆后能获得相关部门的推动、获得与之相匹配的产业化成果,我们都是很愿意去投资的。”李音临表示。
李音临给香港科创项目内地融资提了两点建议:
一是,要专注一个战略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必须聚焦于一个方向;
二是,要拿出国内确实还没有的海外成熟技术专利,“我们来帮他们找孵化器、找订单、找各种优惠政策,帮助其一步步商业化。”
校对:廖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