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打造适配生态 创业板崛起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2022-08-22 13:57:22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一边是被世界各国定为重点战略培育产业,一边是孵化培育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如何找准推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作为创新企业聚集地,当前,在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药品监管改革,医保制度改革和科技金融创新的合力助推下,创业板生物医药企业呈现“生”生不息的现象:9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总市值1.73万亿元,研发成果丰硕。

让“适配”加深一度

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这些都是生物医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需要创新要素高效流动,释放其潜能;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资本市场则是调配资源的最佳枢纽。

凯美纳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而它的研发生产者是创业板生物医药企业——贝达药业

2021年6月,凯美纳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获批上市,并于年底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凯美纳上市11年,已连续6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累计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惠及32万名晚期肺癌患者。除了凯美纳,贝达药业还有贝美纳、贝安汀两款已上市产品、5款处于晚期临床研究或已递交上市申请的药物,以及40余项在研项目。

“丰富的研发管线为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2021年公司年度营收首次突破20亿元,达到了22.46亿元,同比增长20.08%。”贝达药业董事长办公室主任吴飞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吴飞表示,创业板充分匹配服务创新创业型企业的定位,理解并满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融资需求;创业板为企业提供了活跃的资本市场平台,提升了企业知名度与社会形象;创业板极具创新服务精神,深度了解企业需求,针对企业发展阶段、企业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服务措施和监管政策,切实解决企业困难,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与信息披露有效性。

依托创业板,贝达药业不断突破自我的案例,正好诠释了资本市场与高科技产业有天然“适配性”。作为创新企业聚集地的创业板则通过不断改革创新,赋能科技创新,将两者的“适配”再加深一度。

近年来,围绕注册制主线,创业板统筹推进发行承销、上市、交易、持续监管、退市、投资者保护等一系列基础制度改革。2021年是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之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2021年创业板公司研发投入共计1361.25亿元,同比增长29.08%。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7.29%。截至目前,创业板九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八成公司拥有与主营产品相关的专利技术。

将创新凝聚成生态

“研发创新、技术升级是医疗器械企业的长久生命线,多年来,公司每年坚持将营收的10%左右投入研发。”迈瑞医疗董秘李文楣向记者介绍了公司发展壮大的关键:“公司在收入体量快速增长过程中,保持对研发的高投入是构成公司内生增长常年稳健的核心所在。”

李文楣介绍,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约3500名研发工程师,积累了7400多项专利储备,其中发明专利5300余项。

积微成著,迈瑞医疗已经逐渐从医疗器械产品的供应商蜕变成为提升医疗机构整体诊疗能力的方案商,建立起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形成了庞大的全球化研发、营销及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公司的总市值已经超过3500亿元。

以创新引领核心竞争力,创业板生物医药企业中,类似迈瑞医疗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生物制药领域,智飞生物坚持以创新为驱动,目前有自主研发管线29个,形成结核、狂犬病、呼吸道病毒、肺炎、肠道疾病和脑膜炎等多项产品类别。

沃森生物在研发创新上对标全球布局生物医药行业前沿技术,已上市的8个人用疫苗产品(12个品规)均为自主研发生产,其中,自主研发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是国内首个该品类肺炎疫苗,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实现进口替代,为国内肺炎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在医药技术研发服务领域,泰格医药是国内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中率先进行全球扩张的先行者,至2021年底,公司在海外50余个国家拥有超过1000名的专业团队,在单一区域临床试验有132个,进行多区域临床试验有50个,涉及治疗领域包括肿瘤、疫苗、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疾病及罕见疾病等。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截至2022年7月末,共计96家生物医药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占深市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近六成,总市值1.73万亿元,覆盖了从化学药剂到中药饮片、从基因检测到体外诊断、从生物疫苗到血液制品、从医疗器械到医疗服务等的全产业链体系。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