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更多中长期贷款 金融机构发力驰援基建
2022-06-20 10:51:47 作者:彭扬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风劲正是扬帆时。在多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之际,金融力量正加快集结、加快发力。多位专家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投放更多中长期限贷款,共同从资金端支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特殊的空间资源禀赋和生态保育功能,让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成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盘山县西部地势高,水系连通工程尚未实施,径流只有丰水年份汛期来水,人工湿地地表没有补水,导致超采地下水、湿地退化等问题严重,亟须实现西部中小河流互通互联互蓄。
国家开发银行辽宁分行结合盘山县域水资源禀赋和农村水系特点,授信5.7亿元支持盘山县西部地区绕阳河流域水系连通工程、盘山灌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及污水处理工程的项目建设,打造出乡村振兴的“盘山模式”。
盘山县的项目建设,只是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发放水利贷款12995亿元,贷款余额5464亿元,其中2022年以来发放398亿元。在差异化政策方面,该行还设立水利专项贷款,配合人民银行、水利部研究运用低成本资金政策切实降低水利项目贷款利率。同时,进一步延长贷款期限,对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最长贷款年限可达45年。
事实上,无论是在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还是在供水供电、园林绿化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的建设中,都不难看到金融机构活跃的身影。比如,一季度,民生银行为广东肇庆市四会南江工业园至肇庆新区一级公路新建工程PPP项目发放贷款5.4亿元,为肇庆市政道路建设提供助力和支持。目前项目进度正常,项目难点马房特大桥工程进度也已达97.6%,预计全工程将于10月1日完工。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的“压舱石”,也是金融助力稳定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有专家表示,加大金融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期、拉动就业,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与可持续性。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也强调,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优化贷款结构,投放更多更长期限贷款;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贷款投放、延长贷款期限等。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部分投资回报周期长和基础性的重点项目,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进出口银行近日发布的“助力稳住经济大盘28条措施”提出,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投放更多中长期限贷款,发挥好政策性银行长周期支持作用。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日前表示,将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加快项目储备,抓好任务分解,强化考核激励,优化贷款流程,提高基础设施领域的贷款投放能力。在服务效能方面,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应加大与商业银行合作,借助商业银行的机构网点和专业人员,通过转贷等方式,提高服务重大基建项目的效能。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呈现企稳回升势头,前5个月的投资增速比前4个月加快0.2个百分点,比同期全部投资增速高0.5个百分点。得益于金融、财政等各方力量的支持,一些机构预计,后续基建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加快,更好发挥稳需求、稳经济的作用。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牢牢抓住资金这个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牛鼻子”,专家认为,后续金融支持基建应更加聚焦、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在董希淼看来,当前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科技、农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支持。“金融机构应深入研究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特点和需求,加强与重点基建项目的对接,对重大项目实现‘一对一’服务,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服务的精准性。”他建议。
在撬动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加大融资支持方面,邹澜表示,将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自身优势,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加大信贷投放。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购买专项债券、PPP模式等,与地方政府、社会资金协力并进,共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站在产品创新的角度看,由于基建项目往往对资金需求量大、用款周期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中长期信贷和信用贷款比重。市场人士建议,针对基建项目的特点和需求,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优化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此外,应开发更多信用贷款产品,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对于金融有待发力的领域,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当前国内部分地区交通设施存在不足,仍然需要大量的“铁公基”等传统基础设施投资,满足交通强国建设的需要,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同时,在数字强国指引下,应加大对5G、“东数西算”、智能制造、特高压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深挖新基建领域的投资潜力。此外,可加大对城市更新领域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