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7906.5亿元!商业银行年内发债规模同比增逾41%

2022-05-06 09:53:46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之声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发行债券是商业银行募集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今年以来,在政策支持下,商业银行一边倾心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一边加快发债速度,年内发债规模已达7906.5亿元,同比增长41.42%,其中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186.47%。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银行信贷投放和风险处置等都会消耗资金,尤其是在“存款搬家”的背景下,更需要多渠道补充资本以及负债端资金,预计未来资本补充工具发行规模仍将保持适度增长态势。此外,商业银行在加速“补血”的同时,还需灵活调整利润留存机制,持续推进内外源融资相结合,优化资本补充机制。

  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

  同比增近83%

  《证券日报》记者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布的发行公告统计,年内发债商业银行共计61家,发债规模达7906.5亿元,发债规模同比增长41.42%。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发债规模持续增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原晓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从多方面分析原因,一是疫情叠加资产质量承压,不少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逐步加大拨备计提和不良核销,银行资本占用压力较大;二是我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将进一步加大,需要更多的资本金支持;三是监管政策多方位引导银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以提升服务经济实体效率,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是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四是年初以来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市场利率持续下行,银行发债成本相对较低。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对于银行来说,在经营压力增大时,通过外源援渠道来补充资金可以增强稳健经营与抗风险能力;对于债市来说,金融债供给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的资产荒问题,但也需要警惕供给刚性下对收益率的冲击。

  在发行次级债方面,年内共有29家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3742.5亿元,发债规模同比增长82.77%。其中,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分别发行2342.5亿元和14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6.47%和13.82%。

  “监管不断引导让利实体经济、鼓励银行增加信贷投放,同时银行自身为了应对未来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都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保证资本充足率水平。”在明明看来,去年10月份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后,四大国有行面临更高的资本补充压力,考虑到未来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也有可能纳入G-SIBs,此类大型银行的资本补充需求也会推动其发行二级资本债。

  “二级资本债相比于其他资本补充工具,一直是银行资本补充的首选工具之一,发行规模也相对较高,主要是受发行条件、发行利率等因素影响。预计未来包括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在内的资本补充工具发行规模仍将保持适度增长态势。”原晓惠认为。

  多因素共同提高

  中小银行发债需求

  在次级债的发行主体方面,中小银行所占比重较大。今年前4个月,发行次级债的29家商业银行中有24家为中小银行。

  明明认为,中小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更需要拓宽渠道加大资本金补充力度。尤其是目前企业融资意愿较弱且信用风险增大,银行的净息差逐渐收窄,内生资本补充能力下降的情况下,中小银行需要加快发债“补血”的节奏。

  “中小银行多为地方性金融机构,是当地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中坚力量,在信贷稳步扩张的背景下资本补充需求更加旺盛。”原晓惠表示。

  不过,明明也提到,次级债无法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或一级资本,对于部分中小银行来说无法完全解决资本补充问题;同时,也需注意部分资质较弱的中小银行次级债存在不赎回或减记的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资本补充时,除了外源性资本“补血”,还需自身“造血”。明明表示,可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从银行中长期健康发展看,需要自身从传统粗放化信贷业务经营管理向精细化经营管理转型,完善治理、提升经营和风控能力。不仅需要提升高品质信贷客户获取能力、深入挖掘客户资金需求,还需要提升信贷风险识别能力,优化风险预警和处置流程。此外,可以考虑多元发展,如财富管理业务等,拓展利润来源渠道。

  另一方面,政策应积极支持银行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等资本工具,适度降低相关资本工具“门槛”,为中小银行营造更友好的融资环境。对少数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进行资本补充的机构,推动依法依规筹措政府性资金支持,如中小银行专项债等。

  原晓惠建议,商业银行应从分子和分母两方面同时入手,通过提升资本金和降低风险加权资产相结合,切实增强资本补充能力。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