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案减速 监管加强 量化私募告别“野蛮生长”?
2021-11-23 11:09:15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量化私募,近期受到了监管的重点关注。“为提高募资效率,量化私募习惯用自有资金或朋友的资金备案小规模的‘壳产品’,方便投资人认购。不过,最近我们在备案类似产品时受到了监管的关注,要求我们提供出资人过往的出资情况、退出产品时间等,这相当于给经常备案‘壳产品’的私募敲了个警钟。”一位量化私募人士透露。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除了部分量化私募在备案“壳产品”时收到监管提醒,一些量化私募产品还可能不适用快速备案通道。此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相继发布通知,加强对量化私募产品监测,量化私募行业监管趋严态势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量化私募管理规模快速增长,参照成熟市场的发展规律,有效的行业规范必不可少,健康发展的量化私募将成资本市场重要力量。
“壳产品”备案需提供详细信息
对于不少量化私募管理人而言,“壳产品”备案稀松平常,但这一操作最近受到监管特别关注。
“产品备案后需完成交易账户开通等一系列手续,才能开始投资,投资人从认购新产品到获得收益的时间周期较长,因此很多量化私募管理人会提前把账户开好,用自有资金或朋友的资金,备案一些规模只有100万元或200万元的‘壳产品’,后续资金直接认购已备案产品就非常方便。不过,最近监管开始关注一些‘壳产品’了。”沪上一位量化私募人士直言。
一位量化FOF人士透露:“现在,监管的系统会自动识别备案产品的投资人重复情况,若同一个投资人出现频次过高,监管就会要求管理人解释情况。上周我们公司备案的一只产品就收到监管提醒,要求我们披露这一产品投资人过往买产品的金额、退出时间等信息。”
沪上一位百亿级量化私募人士也表示:“私募的每只产品最多只能200人购买,当市场行情好时,资金蜂拥而入,私募产品名额会供不应求,若等到旗下产品名额用完时才去备案,会严重影响募资效率,造成潜在客户流失,所以备案‘壳产品’是很多量化私募的常规操作。不过,最近确实听说一些私募的这种行为收到监管提醒,后续这种行为或受一定限制。”
今年以来,百亿级量化私募的新产品备案速度快于其他策略私募。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11月21日,今年以来备案的私募证券产品总数为26600只,备案产品数量排名前十的百亿级私募中,量化私募占据七席,分别是灵均投资、九坤投资、明汯投资、启林投资、衍复投资、幻方量化和世纪前沿。
“‘壳产品’的备案看似风险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行业规范化增加难度。单纯从备案情况看,监管很难分辨备案数量大增究竟是因为投资人真正需求推动,还是量化私募为了快速发展打擦边球,对这类操作进行规范有利于行业发展。”业内人士分析称。
监管关注度显著提升
2020年初,中基协推出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分道制+抽查制”改革试点。今年9月,中基协开展分道制二期试点工作。这意味着,对于符合条件的优质私募机构,其产品备案速度加快。不过,一些私募反馈称,快速备案通道或已不适用于部分私募量化产品,但公募专户方面目前还未出现明显变化。
北京某私募人士分析称,9月中旬以来,量化私募业绩出现显著回撤,相关基金备案后能否完成募资,尚存疑问。此外,任何一类策略都存在规模约束,当规模快速上升时,策略能否实现同步升级也需持续关注。因此,量化私募若在监管趋严背景下减缓扩张脚步,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风险。
招商证券定量团队分析称,从观测数据和头部量化私募的实际行为看,目前其管理规模或已接近资金容量上限,稳定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正变得越来越大。同时,就超额收益的相关性而言,量化私募的策略存在趋同情况,这种趋同现象或加剧同向波动。这也意味着,量化模型一旦失效,或对市场交易造成冲击,引起较大波动。
一位私募法务人士表示,为私募机构提供快速备案通道,不改对私募基金坚持适度监管理念的本质。在适用分道制“即提即备”程序后,中基协会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复核,确保产品符合持续合规要求。
事实上,除了快速备案通道收紧,监管也通过多重手段,加强对量化投资产品的监测。11月初,中基协、中证协先后发布相关通知。
11月1日,中基协向私募下发《关于上线“量化私募基金运行报表”的通知》,将量化私募数据报送频率从“季报”改为“月报”,相关报送指标相较以往也更为细化。
11月4日,中证协向券商下发《关于开展证券公司量化交易数据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券商开展量化交易数据信息报送工作,以进一步掌握证券行业自营、资管量化策略和规模情况。
此外,据私募管理人介绍,最近中基协AMBERS系统(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也有了新变化,量化基金备案须选择量化主策略、量化辅策略。其中,辅策略最多选两个,最少选一个。
“量化热潮”快速降温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热度不断。前三季度量化私募业绩“霸屏”,截至10月10日,今年以来收益率超20%的百亿级私募共14家,其中11家为量化私募,深圳世纪前沿资产收益率更是超过40%。
业绩大放异彩的同时,量化私募持续扩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粗略估算,截至三季度末,量化管理人整体管理规模约14300亿元。另外,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11月22日,百亿级量化私募数量增至26家,不到一年时间,百亿级量化私募数量增加16家。
不过,四季度以来,在监管关注度提升、业绩出现明显回撤的背景下,量化私募热潮显著降温。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7至9月,百亿级量化私募备案新产品数量分别高达470只、628只和579只。但是,10月百亿级私募备案数量降至246只,11月前22天百亿级私募备案数量仅157只。
“从9月中下旬开始,多家头部量化私募的指数增强、CTA和市场中性策略产品业绩集体回撤,投资者认购明显降温。最近,不少百亿级量化私募选择主动封盘,一方面想短暂控制一下规模,并优化模型业绩,另一方面是要重新审视合规风控情况,因此量化私募发行快速降温,毕竟行业管理规模快速增长,容易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分析称。
沪上一位百亿级量化私募人士也认为:“从国外成熟市场的发展规律看,量化投资的发展空间广阔,但目前投资人对量化策略的了解不够充分,部分量化私募的风格也比较激进,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必不可少。”
责任编辑: 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