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揭晓:纽约居榜首 上海列第八
2021-09-10 11:28:00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9月9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发起主办的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首期)发布暨2021中欧资产管理论坛在上海举办。证券时报记者现场获悉,在首期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中,纽约居榜首,上海位列全球第八位。“2020年上海已基本建成了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资产管理行业也已形成可观规模,但与成熟的资产管理中心发展水平相比,上海仍存在一些不足和较大发展空间。”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向记者表示。
《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2021)》建议上海在建设全球资管中心过程中,应把握三大方向:引进机构,推动绿色资管产品的创新,引导境内外领先的资管机构配置我国绿色资产;引进资本,推动资本双向流动和人才流动,发展中介型服务,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平台;全球布局,拓展我国金融集团海外布局,为国内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以及个人提供海外投资服务。
目前,上海各类资产管理规模约占全国1/4左右,其中保险资管、公募基金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30%。70余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参与上海QFLP试点,近50家参与QDLP试点。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33家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 PFM)有29家落户上海。
全球资管趋势:规模向头部机构集聚
盛松成介绍,首期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基于资产管理规模、基础设施功能及竞争力等因素选取了30个国际金融中心样本,通过46个定量指标和2个定性指标数据分析,按8个细分领域分别进行SPSS因子分析评价赋予权重后加总、排序。
从指数排名结果来看,纽约以明显优势的综合评分位居全球第一,伦敦、波士顿位列其后。值得指出的是,伦敦虽然名列第二,但与纽约有近8分的差距,且仅领先波士顿仅2分,说明第二梯队实力相近,且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大。香港、新加坡、巴黎、洛杉矶、上海、芝加哥和东京等七个城市的评分差距在2分以内,总体上实力相当,属于第三梯队。
此外,卢森堡、都柏林、多伦多、法兰克福和苏黎世等城市的竞争力也十分接近,有望未来进入前十大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之列。
从2021年上半年资管机构的资管规模来看,全球头部机构仍然集中在欧美国家。全球前50资管机构落地数量方面,纽约落地43家,伦敦落地41家。
盛松成表示,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新趋势方面,小型共同基金公司可能会被收购或淘汰,资管规模将进一步集中于头部公司,这种趋势未来将会在全球蔓延。
此外,另类投资在全球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已变得不可或缺。盛松成表示,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至少要延续至2022年,在利率上升与通胀上升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即使债券收益率上升,核心实物资产仍有收益空间。因此,越来越多追求收益率的投资者将资金配置到核心基础设施上,REITs正迅速成为资管机构资产配置的标准组成部分。
REITs在国际资本市场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发展迅速、相对成熟的金融产品,但对国内资本市场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按照规定,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目前共有6只REITs,未来需要积极推动更多的产品上市,充分发挥资产管理行业连接投资者与实体经济的中介功能。
上海在资管机构等三方面仍有明显差距
上海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和8月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均明确指出:力争到2025年,把上海打造成为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高、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打造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在盛松成看来,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追踪全球资管行业的发展趋势、认识上海与成熟资管中心的差距,才能明确上海资管中心的建设方向和路径。
“上海在营商基础、资管机构、ESG和另类资产业务三个方面与成熟资管中心有明显差距。”盛松成表示。
营商基础的差距来源于我国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即间接融资为主)、在法律上是大陆法系,这相对于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即直接融资为主)和英美法系而言,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支持力度较小。此外,根据OECD数据,虽然近几年我国金融业加快开放,但在金融业和商业上的FDI管制程度还较高,限制了资本流动和高管人才流动。资本利得税和企业税率相对于香港、新加坡、卢森堡等小型经济体也高出不少。
资管机构的竞争力在于资产管理规模。目前,以上海为总部的资管机构没有一家能排到全球前100名,而纽约有10家、伦敦有6家排在全球前50名。全球前50大资管机构在上海的分支机构为31家,也明显少于纽约和伦敦,两者分别为43家和41家。
上海的资管创新业务从数量上和规模上也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如上交所的ETF虽有1200余只,但ESG的ETF仅10只,远远不及欧洲和美国的资管中心。上海公募基金中的另类资产配置比例虽然不低(约10%,高于香港的5.8%,低于新加坡的21.2%和都柏林的16.3%),但规模较小,这也是因为上海总体资管规模较小。
上海需在资管机构企业税率等方面有所突破
而指数尤其是表征类的指数正是一种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表现趋势和差距的工具。
“这是我们编制全球资管中心指数的目的之一。”盛松成表示,“目的之二是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软实力。”
根据国际经验,金融行业的指数不仅是“晴雨表”,甚至可能发展成为金融市场的风向标、成为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之一。编制全球资管中心指数,并围绕指数展开一系列国际研究项目和交流活动,将显著提升上海在全球资管行业的影响力。
盛松成表示,上海在资金供给和底层资产(尤其是规模)方面有较大优势,我国的债券收益率和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是海外资本长期流入的主要驱动力。
其次,上海需要在资管机构的企业税率、个人所得税率方面做出突破。现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我国防疫措施得当,对海外华人的回流、海外资管机构的落地有极大的吸引力。如果在税率方面推动改革试点,将显著提高上海的资管人才储备和资管机构的国际化程度。
第三,上海需要丰富ESG金融产品体系,积极推动ESG资管产品的创新,引导境内外领先的资管机构配置我国ESG资产。
报告也建议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应把握三大发展方向,一是引进机构,推动绿色资管产品的创新,引导境内外领先的资管机构配置我国绿色资产;引进资本,推动资本双向流动和人才流动,发展中介型服务,成为全球配置的重要平台;全球布局,拓展我国金融集团海外布局,为国内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保险公司、银行及个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海外投资服务。
责任编辑: 孙孝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