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0亿元!上海制造业要干这些大事
2021-09-09 14:01:50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更是上海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奋力迈进的关键阶段。记者从上海市政府9月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将前瞻布局氢能高效利用、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在金融服务领域,将着力推动金融服务先进制造业从传统融资服务升级为全面支持创新发展。
上海力争“十四五”期间
工业投资规模累计达8500亿元左右
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市于近期制订了《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在总体目标上,《规划》明确: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为主线。到2025年,产业基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端产业重点领域从国际“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协同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打造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到2035年,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明显增强,“上海制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名片,基本建成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规划》提出了加快产业数字赋能、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等10项重点任务,简单概括为“五个化”,即高端化、数字化、集群化、品牌化、绿色化。
具体来看,《规划》提出,将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十四五”期间再建设5家至10家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和市级创新中心。强化项目投资牵引,建设100个以上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社会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工业投资规模累计达到8500亿元左右。将滚动培育500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说,“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进一步强化制造业发展保障,加强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和企业服务,加大各类要素资源支撑,着力实现“五好五不缺”,即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好应用不缺场景,好创意不缺人才,好团队不缺资源,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上海正在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在发展重点上,《规划》提出构建“3+6”的新型产业体系。发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引领作用,协同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三大先导产业实现规模倍增。
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是上海着力打造的六大高端产业集群。未来将推动制造向服务延伸,加强产业细分领域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吴清表示,上海还将前瞻布局下一代通信、类脑智能、新型生物制造、氢能高效利用、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积极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研发和设计服务、产业电商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三分之二,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空间布局上,上海将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具体包括: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全市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增长极,对全市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达到1/3以上。此外,逐步形成沿江、沿湾、沪西三条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带,形成品牌突出、错位协同的产业格局。推动五个新城加快建设“一城一名园”,提升制造业能级和规模。加快建设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基地、产业社区以及重点区域转型升级。
金融服务从传统融资服务
升级为全面支持创新发展
“十四五”时期,上海制造业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如何发挥金融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作用成为市场关注话题。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葛平表示,未来上海将着力推动金融服务先进制造业从传统融资服务升级为全面支持创新发展,针对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
葛平介绍,在企业发展初创期,要在发挥股权投资尤其是风险投资作用上下功夫。一方面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产业投资基金募集,进一步扩大基金规模。另一方面,鼓励引导产业投资基金投向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鼓励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风险资本投向种子期、初创期先进制造业企业。
在企业发展成长期,企业处于核心技术攻关、自主创新的关键期,要在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上下功夫。葛平介绍,首先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其次要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合作,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最后要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推出符合先进制造业需求的保险产品,持续推进“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险、专利综合保险等科技类保险产品创新和发展。
在企业发展成熟期,企业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要在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上下功夫。葛平介绍,要发挥上海金融要素市场完备、金融机构门类齐全的优势,鼓励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或并购重组,落实“浦江之光”行动,推动更多科创企业尤其是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同时,通过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宽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