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深圳前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高地

2021-08-03 10:47:06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推广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总共5方面47条。其中,“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法律规则衔接”“创新机制建设国际仲裁高地”“允许香港建筑业专业机构及人士在深提供服务”等多项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均已在深圳前海先行先试,并取得不错的成效。

2020年10月发布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要求“充分发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证券时报记者从前海管理局获悉,从2015年挂牌以来,前海已累计推出64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58项,全省复制推广82项,全市复制推广165项,充分发挥了前海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综改首批清单事项

在前海先行先试

今年5月,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正式挂牌,7月,中国首座国际仲裁大厦在前海落地。随着一批国际组织及境外仲裁机构、在国际仲裁领域专业突出以及熟悉两地法律的港澳律师进驻,深圳的国际仲裁水平将上新台阶,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也进一步提升。“在香港做不到的,在内地做不到的,我们可以在前海先行先试,所以这是一个法律服务发展很好的地方。”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会理事梁爱诗说。

制度创新是前海的重要使命,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级湾区的重要抓手。在落实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前海提出了24条行动措施。积极推动深圳综合改革首批40项授权清单更多在前海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首批综改清单第27项提到,要“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今年1月,《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执业管理暂行办法》作为首个落实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文件修订并印发,至此,困扰港澳涉税人士跨境执业的税务问题,在前海得到了破局。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62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办理完成跨境执业登记,两家合资税务师事务所完成行政登记,另有两家深圳税务师事务所正与港澳伙伴推进合作洽谈。这也标志着,此项改革实现了从制度到实践的突破。

28条具体措施持续

优化前海营商环境

前海一直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在普华永道按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对前海进行评估公布的结果显示,如作为独立经济体参与排名,前海的排名由2017年的第51位持续提升至第22位,在开办企业、施工许可、获得电力、执行合同方面进入前20名。

为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了《前海企业服务再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重点落地实施28条具体措施,全力打造公平公开、便利高效、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在开办企业方面,一窗受理、一键申报,这种便捷的企业注册服务和流程正在前海上演。2020年6月起,前海就启动了“开办企业一窗通”3.0版,企业只需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市场监管部门将在半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准,而后续刻制公章、申领发票、员工参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登记等也将在半个工作日内一并办结。

而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方面,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前海对外发布184项依申请事项和38项公共服务事项,所有事项均可实现网上申办,其中138项许可事项办理时限总体压缩比例达82.9%,即办事项占比达34.8%。

同时,前海推出了“清单式税务服务”新举措,提前在汇算清缴期对企业按照名单分别管理。建设前海区块链+税务服务管理服务云平台,实现线上收件、受理、评审,认定效率大幅提高,仅现代物流业企业认定可节省费用超过220万元,时间节约45个工作日。

值得一提的是,前海之所以能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立体化开发、向地下要空间,依靠的就是一套在全国率先探索的“以三维地籍技术为核心的土地立体化管理模式”,这套模式解决了产权关系空间交错、建设边界交叉、管理界限多种重叠等问题,在前海的土地规划、开发、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套模式还被列入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得益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从2013年开放企业注册至2020年,前海深港合作区注册企业增加值增长51倍,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