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龙头定增 国际资本巨头蜂拥而至!
2021-06-28 09:34:52 作者: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6月25日晚,亿华通发布公告宣布2亿元定增方案,瑞银、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出现在定增对象名单中。今年5月,潍柴动力的130亿元定增名单中,也有三大国际资本巨头的身影。机构表示,燃料电池汽车以客车和城市物流车为切入领域,2030年至2035年总体达到100万辆左右的规模。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国际资本巨头参与
公告显示,亿华通本次定增对象为瑞银、北汽新动能、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 ,分别出资认购约8500万元、7000万元、3000万元以及1500万元,发行股票的数量为85.1万股,募资总额合计约为2亿元。
根据公告,1.5亿元(扣减后)拟用于燃料电池综合测试评价中心建设,5000万元(扣减后)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亿华通指出,随着氢燃料发动机系统不断的升级与产量的提升,产品的综合测试需求日渐庞大。但燃料电池汽车行业整体处于产业化初期,第三方测试资源不足问题突出,测试设备资源紧张、测试效率低下等情况较为常见。
同时,大多数第三方测试机构不具备开发性试验验证能力,提供的测试项目单一且单项测试费用高企。亿华通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为自主研发,需自行设计测试方案并执行多项定制化程序。公司急需提升自主测试能力。
无独有偶,5月,潍柴动力公布了130亿元定增计划,发行对象名单中同样出现了瑞银、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获配金额分别为11.8亿元、4.6亿元以及3.8亿元。
据悉,潍柴动力本次募资将全部用于燃料电池产业链建设项目、全系列国六及以上排放标准H平台道路用高端发动机项目、大缸径高端发动机产业化项目、全系列液压动力总成和大型CVT动力总成产业化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商业化提速
某能源行业分析师表示,尽管氢燃料电池行业尚处于行业发展早期,但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落地,市场需求正逐步释放。行业龙头公司不断加大技术迭代、加速产品商业化,是引来国际资本巨头青睐的主要原因。
作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供应商,亿华通在发动机系统及燃料电池电堆的批量国产化方面走在行业前列,2019年《推荐车型目录》显示,燃料电池配套车型市占率为20%(第一),装机量市占率为19%(第二)。
工信部发布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45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二十八批)拟发布内容显示,亿华通、潍柴动力配套最多,均3款;丰田汽车、氢蓝时代、重塑科技、大洋电机和新氢动力均配套2款,其余企业配套1款。
据了解,2012年至2020年,亿华通先后形成了30kW、40kW、50kW、60kW以及80kW系列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批量销售,推进燃料电池行业商业化应用。2021年4月,亿华通发布了120kW、80kW两款新一代高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列产品G120和G80Pro,提升额定功率的同时实现了多项核心参数指标的重要突破。
潍柴动力表示,公司已在济南、潍坊、聊城、济宁、无锡等地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车辆300余辆,试用运行里程超过600万公里。目前,公司正加速城市物流、城际物流、港口运输等应用场景的燃料电池重卡发动机的技术研发以及商业化落地。
公告显示,潍柴动力2021年一季度盈利约33.4亿元,2018年-2020年盈利分别为86.6亿元、91亿元、92亿元。
市场前景广阔
业内人士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氢燃料电池技术具备清洁、零排放、长续航、加氢时间短等优势,且在长途、重载、商用等领域与纯电技术路线形成良好互补,将对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产生重大意义。
2021年4月7日,北京市经信局正式发布《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询意见稿,提出北京将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率先打造氢能产业链,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明确规划在2023年前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到2025年,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车累计推广突破1万辆。
2020年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要求示范城市群在未来四年示范期间,推广超过1000辆达到相关技术指标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建成并投入运营加氢站超过15座。北京、上海、四川、重庆、山东、江苏等省份40多个城市相继发布了鼓励区域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的地方政策。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指出,燃料电池汽车以客车和城市物流车为切入领域,2030年至2035年总体达到100万辆左右的规模。
川财证券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投入,叠加我国“以奖代补”政策的支持,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在未来将会实现技术突破、成本快速下降、商业化应用进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