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证券时报社专家委员会建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抓住重要窗口期 加速推进重大改革

2021-05-18 11:11:35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5月16日,“证券时报社专家委员会2021年春季座谈会”在京举办。与会专家表示,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经济疫后恢复和增长结构不平衡现象突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在保持政策稳定,坚守防范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同时,应加速推进重大改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季晓磊在致辞时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苗的上市及加快接种,全球在经历了疫情阴霾的笼罩后,正初见经济复苏的曙光。同时,要辩证看待当前国内经济复苏形势。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证券时报作为国内主流财经媒体,愿意提供更丰富的渠道,通过智库建设汇集群智群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发展阶段市场主体

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指出,近两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力点越来越瞄准市场主体,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调整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市场主体为中心的宏观经济政策配置方式。

高培勇表示,具体到宏观经济政策配置中,可以看到,财政政策的重点是减税降费,而减税降费自始至终,特别是近两年都是围绕市场主体展开。从具体税种选择到具体实施方式上,都是为了匹配市场主体需求、运行特点而安排,金融政策也都是围绕着市场主体发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市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前所未有提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强调、被重视。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当前就业出现“冰火两重天”现象,外贸相关行业出现招工难,但还有一些行业出现就业不足问题。目前外需强劲,但要避免回到曾经对外需过度依赖的状态。另外,也要看到内需不足和就业不充分导致居民储蓄倾向提高、储蓄大于投资的缺口在进一步扩大的情况。

管涛建议,下一步首先要把当前的促就业政策抓实抓细。第二是要引导相关行业企业,包括市场主体积极自救。第三是强化民生保障,加强就业政策。通过职业再培训、灵活就业等来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

货币政策应为构建

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持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表示,当前货币政策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新发展格局要求货币政策更加有效,然而近年来货币政策效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二是在新发展格局下,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关系变得更加复杂。M2增速与物价指标、CPI与PPI、商品价格与资产价格之间都出现了关系弱化甚至背离的走势。三是新发展格局下,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更加明显,更加难以协调。此外,金融科技发展、国际市场对国内货币市场的挑战与冲击等的影响力都不容忽视。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庆表示,经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劳动力、土地、科技和企业家精神这四方面,杠杆率本身只是一个防范风险的问题,可不用过多关注。宏观上讲,过多货币投放导致的汇率贬值才是最根本、最需要担心的问题。落实到具体政策上,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提升劳动力质量、改变人口政策和培育保护企业家精神等方面。

何德旭建议,基于新发展格局的货币政策,从取向上,应该坚持稳健的原则,更加关注基础数据的收集与运用。立足于关注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应该由支持行业发展逐步转向重点支持技术进步,并且在提升货币政策传导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方面多做工作,保持较为充足的政策空间,为应对不确定性做好准备,坚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借力资本市场推进改革

收益大于成本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经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A股市场的市值已成为全球第二,与中国经济的体量相对应。多层次市场体系已经建立,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注册制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基础性资本得到进一步完善。然而,中国资本市场仍属于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相比,在某些制度上仍有进一步完善空间。

李迅雷建议,一是对部分涉及国家重点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地区的基础设施形成的债务,中央给予一定帮助,但同时需要做好资产权属的相应变更。二是必须压实债务责任,中央应坚持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督促各级政府将隐性债务显性化,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同时落实地方债务“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三是城投平台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存量债务逐一甄别,新老划断。对于确实不应由地方政府承担责任的国企信用债,在坚守“不恶意逃废债务”的前提下,以法律为准绳,打破刚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数字经济应该是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上的关键布局。占领数字经济高点需要对个人隐私保护和行业发展进行平衡。在隐私保护或者在数字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三类不同的渠道可以共同实现。第一类是法律保护,第二类是通过技术实现,第三类渠道就是利益平衡。在平衡过程中,现在数据三方之间的关系,在技术上实现了平衡,在法律上虽然有争议,但大家也能形成共识。需要完成的就是如何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利益协调机制,目前还缺乏个人隐私保护与数字产业发展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