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港股估值优势生变 南向资金欲走还留

2021-04-14 13:44:11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港股市场近年一直被视为全球市场中的估值洼地。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南向资金、外资、香港本地资金纷纷涌入港股市场“寻宝”,带动港股持续走强。香港恒生指数今年2月创出了2018年以来新高,随后港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

值得关注的是,从去年12月开始,衡量AH股比价的重要指标——沪港AH溢价指数持续回落,两地上市的H股估值优势正在“稀释”。

  “估值优势下降”引发担忧

  数据显示,在去年12月初,沪港AH溢价指数接近150点,意味着同时在沪港两地上市的标的中,A股较H股贵50%;然而随后该指数持续回落,其最新点位为133.26点,相关A股仅比H股贵约33%。

  虽然该指数所选择标的有限,但也反映出港股表现相对强于A股。在最近一轮涨势中,港股科技股表现最为抢眼,衡量港股市场大型科技股表现的恒生科技指数从去年12月初的8019.36点一路上涨至今年2月18日的11001.78点高位。

  H股相对于A股不再那么便宜,引发了市场担忧情绪,不过也有业内专家不以为然。首先,尽管AH溢价指数较高位明显回落,但从历史角度看仍并不属于低位,A股依然比H股贵三分之一左右,港股整体仍具有估值优势;其次,从行业板块看,港股中的新经济股票原本估值就相对较高,优势不及传统板块,在前者近期出现回调和降温的背景下,后者反而将迎来机会。瑞信中国股票策略主管黄翔指出,从中长期而言,在A股和H股两地上市的股票价差将逐步收窄,表现趋同。当然这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

  “三方博弈”资金面

  进入3月份以来,港股市场以及各行业板块走势均出现一定的分化,而资金面也出现博弈。

  中信证券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杨灵修相对简单明了地将港股市场的资金面分为三部分,即外资、香港本地资金和南向资金。三者对于行业板块的相对偏好也有所不同,例如南向资金更为青睐新经济类股票。

  杨灵修进一步指出,今年3月份,港股在外部因素诱发下经历大幅调整。“根据我们跟踪的托管口径计算,3月南向资金和外资延续春节后的净卖出行为,南向资金和外资3月单月净卖出127亿港元和506亿港元,反观香港本地资金则单月净买入约671亿港元。”

  从板块上来看,传统价值板块在3月获得相对“新经济”板块较高的收益,公用事业板块成为为数不多的3月获得正收益的港股板块。三方资金对于板块的偏好仍凸显分化格局,外资和香港本地资金大幅增持金融和地产板块,南向资金则更多仍是在估值调整较大的“新经济”板块中寻找更具配置价值的核心资产。

  南向资金偏好出现变化

  尽管3月份南向资金趋冷,但新一轮的入场迹象略显端倪。

  杨灵修指出,南向资金3月底重回净流入局面。“在爆发式的流入放缓后,南向资金在3月前两周累计净卖出166亿港元,随着市场在3月底企稳回升,南向资金重回净流入,3月最后3天净买入近100亿港元。”3月南向资金较春节后的资金偏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几点特征:首先,南向资金在3月更加关注估值调整到位的“新经济”板块的投资机会,计算机(主要是腾讯)、电子元器件、食品饮料、家电等板块在3月获得南向资金的增持;其次,市场调整过程中,南向资金的避险情绪不强,自春节以来对于金融、房地产板块的净买入仅为28.1亿港元、28.6亿港元,仍大幅低配。从个股层面来看,3月科技板块中的腾讯和小米依旧抢手,而传统板块中的建设银行等依旧是南向资金所偏好的标的。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指出,港股市场长期吸引力有两点:一是来自AH股之间的溢价,通常计算其剪刀差;二是港股中确实存在一些好的科技、医药、金融类资产。从当下最新情况看,考虑到现阶段全球经济复苏状况,预计未来港股中的金融、能源等板块会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

  黄翔建议,从长期看,投资者仍应坚持配置新经济行业和新产业。“未来世界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策还是将侧重于例如科技、新能源车等行业。而传统行业需要有重大的转变,才能更加获得市场青睐。回顾去年港股的整体表现,其旧经济行业比例较高,也影响了总体表现。反观MSCI中国市场指数还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中概股和A股,其去年就创下新高,表现抢眼。”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