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文易得钱难找 定增市场渐入“注册制时间”
2021-04-02 09:26:3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定增募资不及预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定增发行价格较低,导致即使按照发行数量上限进行募资,也无法募集足额的资金;二是在现有的定增价格下,参与的机构较少,反映出机构现阶段对该价格的不认可。”有专注定增市场的投资人士表示。 上市公司定增成败的决定权,正由监管机构转交到市场手中。
“定增能不能成功,关键已不是监管批不批,而是市场认不认。”近日,有资深投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定增募资不达预期的案例频频出现,而定增审核节奏依然很快,两者对比可以看出,定增“注册制”趋势已经明朗。
上市公司对此也予以认同。有董秘告诉记者,拿到定增批文,压力随之而来,为了能尽可能地达到募资目标,对机构路演、传递项目价值等操作必不可少。“知名大公司定增份额都是抢着要,其他公司可就难了。”
在一位长期关注注册制改革的专家看来,注册制的核心是市场化,即IPO、再融资等能否成功的决定权在市场,由市场来配置资源。定增过会不难发行难,说明注册制效果正在显现。
定增募资不足已成常态
4月1日,南华期货披露定增发行结果,公司按照12.14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3006.59万股股份,募集资金3.65亿元。而此前披露的定增方案显示,公司计划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700万股股份,募集不超过15亿元资金,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等。
最终发行数量由不超过8700万股落定为3006.59万股,募资规模从不超过15亿元落定为3.65亿元,南华期货此次募资金额目标几乎只完成了四分之一。
类似南华期货的案例并不少见。在今年以来发行完成的定增中,已有超过20起出现募资规模不达预期的情况,有些缺口在几亿元,多的可达十几亿元。
“我们这种‘平平无常’公司的定增确实不好发。对大股东来说,肯定不愿意在股价底部发定增,怕对股份比例稀释太厉害,往往是股价涨上一波才启动,可股价涨上来了,很多机构却觉得定增价定高了,不愿意参与。”某主板上市公司的董秘告诉记者。
其进一步分析称:“其实还是因为我们公司不够好,业绩潜力、市场空间都比较明确,估值也算得清楚,价格稍高一些,机构就迟疑了。而有些新兴产业的龙头公司,前景广阔,定增方案一出来,机构就要抢,还要找朋友打招呼。”
以东方雨虹为例,公司在4月1日晚间宣布如期完成规模高达80亿元的定增。根据公告,共有29家机构参与了报价,最终有13家机构获得配售,获配价格为45.50元/股,较40.88 元/股的发行基准价格溢价一成多,足见机构对公司此番定增的看好程度。
两原因致定增结果不佳
“定增募资不及预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定增发行价格较低,导致即使按照发行数量上限进行募资,也无法募集足额的资金;二是在现有的定增价格下,参与的机构较少,反映出机构现阶段对该价格的不认可。”有专注定增市场的投资人士表示。
中钢天源的定增属于第一种情况。4月2日,中钢天源定增发行的1.709亿股股份在深交所上市。通过发行上述股份,中钢天源共募集资金约9.5亿元。从发行股份数量看,中钢天源是达标的,1.709亿股的计划发行数量全部被认购。但由于发行价格不及预期,导致最终募资金额与计划募集金额上限11亿元有一定的差距。
上述投行负责人表示,按照去年出台实施的再融资新规,市价发行定增的要求就是价格要随行就市。如果二级市场股价持续表现一般,但公司基于资金需求,也会在较低的价格实施定增。即使询出来的价格不理想,也只能认了,毕竟好过终止定增募集不到资金。
奥特佳的定增则属于第二种情况。公司在定增方案中宣布,计划发行不超过9.39亿股股份,募集资金14.8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等项目。但最终发行结果显示,仅仅发行了1.12亿股股份,募资金额为4.26亿元。在询价阶段,公司首轮申购报价仅收到8个认购对象的报价单,后启动追加认购程序,才最终获得9名机构认购的1.12亿股股份,得以完成此次定增。
上述投资人士表示,不能说认购少的定增项目一定不赚钱,也不能说大家抢的项目一定赚钱,有时候甚至是相反的。投资也有句话叫“人多的地方少去”。
定增“注册制”正在路上
“我个人理解,当有定增项目发行失败,而且不是孤例的话,那就意味着定增市场实现了注册制。”上述投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发行失败并不是监管不让它发,而是监管放行后,市场却不看好项目及公司,不愿意掏真金白银参与,这就是由市场来投票。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上述专家的认同:“注册制的核心是市场化,IPO和再融资都是公司向市场融资的行为,都应推行注册制,让市场决定哪些公司能够融到钱、哪些不能。如果一家公司的发展前景不被市场认可,那它再融资就发不出来,没有资金助力其继续做大。反之,前景广阔的公司能够募资更多的资金,实现更好的发展,这就是市场在优胜劣汰,推动资源配置。”
此前监管机构曾表态:贯彻注册制理念,将再融资审核重点聚焦到关键发行条件上来。从去年至今的定增发行情况来看,定增市场正沿着这个思路在走。
去年2月份再融资新规出台后,对市价定增的相关条款予以明确,并在后续执行过程中,持续引导上市公司、市场机构采用市价定增方案。从审核节奏来看,市价定增的审核效率很高,短短三四个月就能走完流程,而且被否率较此前明显下降。
“监管对定增尤其是市价定增的审核明显趋于程序性,让绝大部分方案都有机会放在市场中供投资者选择。当项目足够多的时候,资金就会思考哪些项目是可以投的、哪些不行,市场选择的区分度自然就出来了。”上述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来看,政策的效果很明显。
上述投资人士也表示,过去做定增项目,往往只看折价率,只要折价率够大,根本不管公司好不好。现在定增项目太多了,按照市价发行的项目折价率也没有那么惊人,还是要看公司本身,回归到价值投资的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