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核收紧 VC/PE调整打法
2021-03-15 10:41:44 作者: 来源:中国基金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科创板上市监管政策收紧,IPO终止项目增多。上周,两家独角兽公司依图科技和禾赛科技上市受阻的消息一出,令创投圈震惊。 从统计数据来看,春节之后股市回调,VC/PE减持的步伐加快。2月份在少了10个交易日的情况下,仍有280家机构减持了231家上市公司,与1月份持平。
记者采访了基石资本、高榕资本等多家VC/PE机构,不同轮次的投资机构对IPO收紧和二级市场震荡持不同观点。在与投中研究院等第三方机构的交流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行业洗牌不可避免,投早、投小是大势所趋。
两家独角兽上市被叫停
3月11日晚间,因发行人及保荐人主动要求,上交所中止审核依图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
被称为国内计算机视觉领域“AI四小龙”之一的依图科技,成立以来获得真格基金、红杉资本、云峰基金、上海科创基金等多家知名VC/PE的融资。申报IPO之前,依图科技估值已达140亿元。
对于中止的原因,依图科技表示,发行人和保荐机构需要较长时间落实规则和监管的核查等要求,主动向上交所提出了中止申请。
同一个晚上,上交所决定终止对禾赛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禾赛科技准备冲刺“国产激光雷达第一股”,已累计融资超过2.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百度、光速中国、德国博世、真格基金等,估值高达130亿元。
此前,对禾赛科技上市,业内一致看好,认为是AI智能领域少有的有较好落地场景的公司。而对于终止上市,不少创投人士非常惊讶,“网红项目”都上市困难,剩下的项目怎么办?
IPO“撤回潮”
VC/PE仍然看多中国
上月底,“智能语音赛道的独角兽”云知声也撤回了上市材料。有投资人士猜测,之所以终止上市,主要是因为盈利问题。据其招股书显示,云知声三年半累计亏损7.9亿元,且亏损逐年扩大。最重要的是,云知声在递交申请后不久,被科大讯飞质疑“在家电智能语音模组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0%”的表述与事实不符。
数据显示,1~2月科创板和创业板共有53家IPO企业申请终止;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将保荐人作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的犯罪主体,适用该罪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之后11天里有15家企业终止IPO,当中,芯片和人工智能领域是“重灾区”。
沪上一家投资机构的合伙人表示,2020年A股的IPO数量和融资量创下了10年之最。现在骤然收紧,还延长了Pre-IPO的锁定期限,创投机构的退出难度增加,募资渠道不畅通,导致基金自身无法体内自循环,无疑是给创投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但是大部分的创投人士仍然认为,注册制之后,不少企业都有闯一下的想法。一旦这些“带伤的企业”IPO成功,短期内业绩变脸或是因为造假被退市,会给市场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加强监管,优化市场,是一场必须要打的硬仗。毕竟,去年以来,已有不少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股价已经破发,VC/PE的退出回报率明显下降。
基石资本认为,在注册制逐步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投资阶段前移已是大势所趋,退出锁定期延长只是加强了这一趋势。注册制重塑资本生态,首先是项目供给增加,“上市”不再是“赚钱”的同义词,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投资机构不能寄望于传统的一二级市场套利模式;其次,注册制降低了企业特别是硬科技企业的上市门槛,让创投机构敢于投早投新;第三,上市门槛降低还导致一些头部科创项目估值高企,迫使创投机构投早投小,以建立安全边际。
投中研究院院长国立波表示,从目前的行业数据来看,IPO的暂时收紧对VC/PE投中后期的项目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近两年来,整个中后期的项目已经呈现出分化趋势,VC/PE机构的“抱团取暖”行为比较明显:“明星”项目受到青睐,这些项目的估值也是居高不下。Pre-IPO锁定期政策对行业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投资机构投资策略的转变,并非是因为Pre-IPO锁定期的问题,而是一二级资本套利空间和机会越来越小。随着政策套利空间的缩小,会迫使投资机构向两端延伸,除了倾向Pre-IPO这种机会性的投资,更多地会向能够创造价值、提供赋能的两端早期和并购进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