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支出重在保民生扩内需 减税为企业创新添“活水”

2021-03-10 13:44:55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在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的要求下,“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钱袋子“往哪花,如何花”备受关注。

随着财政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内容的公布,全年的财税工作方向和政策基调有了初步明确,也引发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热烈讨论。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2021年,“国家账本”体现出积极的财政政策稳中求进的基调,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在惠企利民的同时也推动了扩内需战略,尤其是今年的减税新政重大利好中小企业,为企业创新增添资金“活水”。

预算安排体现

政策稳中求进

《预算报告》提出,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重点包括八方面,分别是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合理确定赤字率、适度减少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更加突出绩效导向。

《预算报告》明确,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650亿元,增长8.1%。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6770亿元,收入总量为21442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0120亿元,增长1.8%。赤字35700亿元,比2020年减少190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合理确定赤字率、适度减少新增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这既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积极取向,又释放出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明确信号。同时,《预算报告》提出要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大力盘活存量资金,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今年全国财政支出增幅达到1.8%、支出总额超过25万亿元,对外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信心,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财政厅厅长丁云祥认为,今年赤字率安排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的目标相匹配;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充分体现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力支持,又为今后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了政策空间,体现了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的战略考量。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强调更可持续,覆盖内容很广,体现在今年的预算安排上,一是财政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今年的赤字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比去年有所降低,但和2019年相比有所增加。二是与今后年份的财政政策做好衔接,留出空间。目前我国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保持在15.2%的水平,在世界经济体中比值是最低的。三是坚决做实化解财政风险隐患,持之以恒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防范基层“三保”支出风险。

支出重点安排

保民生扩内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支出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

中央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在《预算报告》得到了明确,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200亿元,增长8.1%。加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83370亿元、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4835亿元,收入总量达到了206405亿元。

刘兴云认为,在全面总结去年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有益经验后,今年实施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极大丰富了“精准滴灌”的政策工具箱,推动宏观政策与微观需求紧密结合,有利于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基层急需以及惠企利民领域。

在保民生方面,《预算报告》提出,今年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559亿元,增加20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至4.5%。今年还将进一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公共卫生投入、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和救助。

此外,《预算报告》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上,提出要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着力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改善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

丁云祥指出,中央财政带头过紧日子,压一般、保重点,让基层吃下了“定心丸”。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中央本级财政支出安排连续两年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基本公共服务、创新发展、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基本民生保障等投入持续加大。这些安排为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等提供了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今年的支出预算安排中,诸如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激发人才的积极性、支持民生保障等都是体现了以人为核心。民生保障是消费,从经济学角度看,消费是内需,会拉动经济增长;换个角度看,这种消费实际转换成了人的能力,转化为人力资本。因此,民生保障就是促进人力资本的平等积累,从中长期看,有助于共同富裕。

减税成为

企业创新“源头活水”

2020年,我国财政在收支紧张的情况下仍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超2.6万亿元,有力支援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被写入《预算报告》的全年财政工作原则中。

“正是国家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不断释放的减税降费红利,一路支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在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道路上。”全国人大代表、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坦言,2020年万丰集团累计享受税费减免超过4000万元。减下来的税费,马上就能投入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开发,提升技术力量,真金白银实实在在化成了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更有税务管家们提供的精准辅导,让企业对做精做强实体经济充满信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减税政策。”全国人大代表、猪八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朱明跃表示,报告宣布了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等方面都有更大优惠,同时为了激励企业创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也得到延续。这对中小企业是重大利好。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的税收举措,被广泛制造业企业相关负责人点赞。据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处处长姜喜臣为公司算账的结果,四联集团今年预计研发费预算3.3亿元,若研发费加计扣除从75%提高到100%,预计比现行政策可多减免1200余万元所得税。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表示,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加速落地,以及税收大数据、电子化广泛应用等,税务工作在激发市场主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受益。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