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盘数量倍增 债基进入“洗牌季”
2020-10-23 10:26:39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气势如虹,掩盖了债券型基金的黯淡。中国证券报记者根据证监会官网数据统计,截至10月22日,今年以来已有41只债券型基金发布清算报告,而去年同期仅有16只。清盘数量激增背后的原因是,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众多债券型基金业绩不如预期。同时,股市表现强势,导致众多资金从债基中撤离,转而投奔偏股基金。 业内人士认为,在债券型基金产品数量急速扩张的同时,“二八”现象愈发明显,大量基金沦为迷你基金,或规模直接降到清盘红线以下。未来,这种被迫清盘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而这种“洗牌”,有利于行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会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清盘接二连三
10月21日,农银汇理基金发布公告称,截至10月16日,农银汇理可转债资产净值已连续149个工作日不足5000万元。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根据《基金合同》有关规定,无须召开持有人大会,基金将终止并依据基金财产清算程序进行财产清算。公告显示,农银汇理可转债的最后运作日为10月26日,自10月27日起,该基金将进入清算程序。
除触发基金终止条款被动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外,多只基金主动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终止基金合同事项。
以10月20日进入清算流程的招商招轩纯债为例,此前一天的公告显示,该基金近期召开的基金持有人大会审议通过了终止基金合同事项。对于宣布清盘的理由,招商基金称:“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基金份额持有人大规模赎回本基金份额,使得本基金规模大幅下降。高额的基金运营成本较为严重地侵蚀了本基金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投资收益,同时降低了本基金管理人的整体运行效率。”
事实上,今年清盘的债券型基金并不在少数。证监会官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年内已有41只债券型基金发布清算报告,而去年同期仅有16只。记者梳理年内债券基金清盘原因,主要包括规模不足、基金转型、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等。其中,规模过小是基金清盘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19年的业绩表现,今年以来各类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均有所下降。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今年以来中长期纯债券型基金、短期纯债券型基金、混合一级债基、混合二级债基的收益率均值分别为1.79%、1.72%、4.12%、6.62%,相比去年同期的4.92%、3.95%、6.14%、7.80%均有所下降。而除收益率表现未尽如人意外,年内债券型基金份额缩水现象也较明显。
耐心等待拐点
针对今年债基清盘较多的情况,格上理财首席策略师张婷认为,这主要是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的:第一,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之下,很多资金从债券基金出来,转入权益类基金;第二,自5月份流动性边际收紧以来,债券市场回调幅度较大,很多债券型基金回撤幅度都在1.5%以上,很多投资者选择赎回;第三,清盘的债券基金多数是机构定制型产品,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机构会选择赎回,而大额资金赎回之后,留下的基金规模很小,基金公司往往会选择清盘。
对于下一阶段债市走向,多数债基基金经理表示不乐观,建议耐心等待拐点的到来。
浙商基金固收部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周锦程表示,目前流动性情况更有利于股票,不利于债券。诺德基金经理赵滔滔也认为,无论是经济逐步向潜在增速回归,还是货币调控重回中性,都决定了债券市场短期内可能缺乏较大的趋势性机会。光大保德信基金经理黄波则指出,中国经济正处在复苏通道中,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消费行业,景气度逐步提升,政策边际趋稳,仍要耐心等待利率拐点,权益类资产更具有上涨机会。
周锦程同时表示,当下股债相对性价比处于历史中性位置,主要博弈的是经济复苏动能的延续性,以及全球需求和风险偏好对中国的影响。展望四季度,目前债市安全边际还不够,债市策略还是建议维持中性偏短的久期,重视挖掘信用债票息。赵滔滔则认为,在具体策略上,利率债交易难度仍然较大;信用债方面,伴随着收益率较大幅度上行,收益率已具有一定吸引力,票息策略阶段性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