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90后基民在增长 线上理财更普惠储蓄不再是首选

2020-07-27 10:22:16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经历了疫情冲击和股市起伏,2020年上半年中国家庭的理财行为有什么变化?

  7月26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共同发布第二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报告显示,疫情之下,中国家庭整体偏好中低风险类资产,对高风险类资产投资意愿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在线理财需求大增,钱存得少了,更愿意拿去买基金而非炒股。2020年新增基民中,30岁以下的90后占到了一半以上,这可能是中长期行为。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相比一季度,总体上大家对再配置资产尤其是低风险配置资产意愿比较强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介绍,另外家庭的线上投资意愿逐年增加,疫情推动了线上理财需求的增长,而线上理财具有明显普惠性质。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认为,当前,随着国人人均收入、人口结构、城镇化率三大动因的变化,国内家庭的理财需求正迎来爆炸性增长,同时收入层次分化,也必然带来不同净值群体家庭的理财需求分化,“要抓住不同收入群体对理财的不同诉求,在家庭财富结构转型阶段,有针对性地适应分层的趋势和特征。”

  家庭更愿买基金

  炒股只能排其后

  这份《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以中国家庭财富指数100为基准线,通过大范围调研计算指数变化,以此跟踪观察中国家庭理财行为和观念的变化。自一季度以来,中国家庭线上投资意愿指数平均为109.6,线上投资的意愿明显增强。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期,中国家庭财富总值从2000年的3.7万亿美元增长至63.8万亿美元,全球占比达18%,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也就是说,算下来相当于2000年中国人均财富约2800美元,而2019年大幅增至约4.5万美元。

  理财需求旺盛之下,大家都打算把钱投向哪儿?屠光绍认为,中国家庭财富结构出现三类转型趋势:从储蓄到理财,从房产到金融资产,从境内市场到境外市场。

  “改革开放以后,家庭理财经历了几次转型,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特点。”屠光绍表示,随着国人人均收入、人口结构、城镇化率三大动因的变化,国内家庭的理财需求正迎来爆炸性增长,同时收入层次分化,也必然带来不同净值群体家庭的理财需求分化,“这就要求能抓住不同收入群体对于理财的不同诉求,有针对性地适应分层的趋势和特征。”

  指数报告也佐证了类似的观点。中国家庭的存款意愿指数从一季度的111.1降到了二季度的102.7。中国一直是储蓄大国,这个数据的变化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不再将储蓄作为财富管理的首选。

  前期股市行情上涨,大众对于股票和基金类资产的需求增加。但出乎意料的是,二季度中国家庭的股票配置意愿只有90,基金则有96。如果聚焦在金融资产10万以上的家庭,则股票配置意愿为97.16,基金为103.91。这说明,中国家庭更倾向于买基金而非炒股。指数还显示,中国家庭更倾向于中长期持有基金。

  股票和基金市场规模的变化印证了上述趋势。数据显示,1月份以来,中国股市规模增速下滑,基金规模则显著提升。以4月为例,股市规模环比增速为5.2%,基金规模环比增速则达到6.9%。而2020年新增基民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一半以上,增投基金的群体更为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他们也更愿意追投基金。

  “更愿意选择基金而非股票,说明众多个人投资者越来越理性了。”蚂蚁集团数字金融财富事业群总经理王珺认为,无论从经济结构还是疫情影响来看,当下权益类市场的结构性行情都较为明显。普通用户可能不知道怎么选行业并判断市场走势,而基金管理人则可以发挥专业能力,帮助投资者抓住行情。

  家庭理财需求分层化

  线上理财更具普惠性

  “疫情加速了我国线上投资理财需求,也让中国家庭的理财观念变得更理性,相比股市,投资基金的人正在增多,这也是国家所鼓励的,让个人投资者通过基金去参与股市。”甘犁介绍,家庭的线上投资意愿逐年增加,疫情推动了线上理财需求的增长,而线上理财具有明显普惠性质。

  根据CHFS数据,家庭的线上投资意愿逐年增加,表现为家庭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参与率从2015年的5.4%增加到2019年的11.3%。从年龄看,年轻家庭更青睐线上投资,互联网理财产品参与率更高,2019年户主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家庭参与率达到23.2%。同时,老年群体对线上理财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户主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线上投资参与率从2015年的0.9%增加到2019年的3.3%。

  该指数报告监测,疫情之后,除低收入组外,各收入组家庭的线上投资意愿均增强。具体来看,年收入5万~10万的家庭,其线上投资意愿指数为107.1;年收入100万以上家庭的线上投资意愿为116.5。可见,疫情后多数家庭较为接受线上投资的方式。

  而且,线上投资方式进一步普惠老年和非一二线城市群体。从年龄看,年轻家庭的线上投资意愿更高,户主年龄30岁以下群体的线上投资意愿指数达到108.8,另外,中老年家庭的线上投资意愿也是增强的,户主年龄51~60周岁群体的线上投资意愿指数为103.6;从城市类型看,一线城市家庭的线上投资意愿更高,指数值为109.0,同时六线城市家庭的线上投资意愿也增强,指数值为102.2。从这个角度看,疫情后线上投资方式也普惠了老年群体和非一、二线城市群体。

  “理财服务整体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关注点,家庭资产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投资,这个格局正发生一些变化。”屠光绍认为,这些新变化体现为一个专业化,这里面包括了机构化、机构化里面的投顾化,还有投资方式智能化。

  “家庭理财,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能够获得更多智能化的支撑,智能化的投资方式对家庭来讲,第一个特点是实现了普惠性,而这对中低收入家庭来说非常重要。”屠光绍认为,之前大家觉得做理财很复杂,现在只要上智能投顾点理财,各种产品、各类工具都有,此外是适应性,适应不同群体,能量身定做。

  增投股票意愿不明显

  信贷资金未流入市场

  疫情之下,信贷资金是否流入资本市场?这份报告认为,回归结果显示,负债变动与股票、基金价值(价格)关系并不显著,说明信贷资金并未流入资本市场。

  “对于负债增加的群体,家庭并未增强投资基金、股票、海外资产等资产的意愿;对于负债减少的群体,家庭在基金、股票、海外资产的投资意愿也减弱;此外,负债增加的家庭更愿意投保险类资产。”该报告称。

  “信贷的受众群体有明显下沉,但信贷资金并未进入股市。”该报告认为,“负债增加或减少的群体都没有增投股票的意愿,说明信贷资金并未流入股市;相比股票,负债增加的人更愿意投资定存类或保险类资产。”

  该报告分析,满足日常消费是家庭信贷需求的主要原因,根据CHFS季度数据,家庭需要资金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日常消费、教育和医疗。

  不同净值层次家庭需求有所不同。低收入家庭因医疗需要资金的占到了41.7%;而高收入家庭的购房资金需求和金融产品资金需求较高。

  从年龄分组看,年轻家庭资金需求主要为购房和购车,中年家庭主要为教育,老年家庭主要为医疗。

  报告指出,消费负债、未来预期等对家庭的日常消费产生重要影响——“家庭消费负债增加,消费也同步增加,消费信贷对于消费有正面作用。虽然家庭金融资产增加也带来了消费的增加,但家庭消费受经济未来预期的影响也较大。”

  “要鼓励扩大普惠型信贷服务, 提高信贷政策的针对性,继续向相对下沉市场和弱势群体倾斜。”甘犁称,疫情期间的信贷政策适度宽松,二季度低收入家庭中消费贷获贷难度明显低于一季度,说明信贷受众群体有所下沉,“综合来看,仍有部分群体的资金需求未满足。”

  该报告称,相比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的信贷获得难度相对较大,一季度年收入5万及以下群体中,19.9%的家庭消费贷获贷难度增加,同时有12.6%的家庭经营贷获贷难度增加,但这一现象在二季度有所缓解。而对于下季度的家庭财富及收支变化,该报告总体预期较为乐观。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