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迎“落榜考生” 泰坦科技再度冲刺IPO
2020-04-14 09:31:43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熟悉的“考场”,熟悉的“赛制”,熟悉的“选手”,泰坦科技在时隔7个月后再度冲刺科创板IPO。 有了前次“备考”经验,主打“实验室走出来的创新”的泰坦科技此行显得更有底气。从最新招股书申报稿来看,公司不仅加大了融资步伐,更对主营业务、经营模式等信息披露表述予以规范、修订,力求提交一张高质量的IPO“答卷”。在投行人士看来,上交所日前发布《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细化了科创板服务的行业范围,特别圈定了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深度应用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如金融科技、科技服务等,进一步凸显了科创板的包容度。
泰坦科技IPO“二进宫”
4月13日晚间,上交所受理泰坦科技首发上市申请,公司拟募资5.35亿元,较前次募资规模扩大1.2亿元。从前次IPO失利原因来看,“未准确披露、未充分说明”成为掣肘公司IPO过会的关键。
泰坦科技“二进宫”显然有备而来。对比两次IPO申报稿,公司此次主要对主营业务、主要经营模式、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采购和供应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对前次招股书中业务逻辑、不规范用语等进行了修改。同时,公司将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更换为中信证券,光大证券作为联席主承销商。
据申报稿显示,公司自设立以来,立足于中国的科学服务领域,聚焦于科研创新的“实验室场景”,专注于为科研工作者、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人员提供科研产品及相关配套服务,并以科研试剂、科研仪器及耗材、实验室建设及科研信息化服务三大产品体系对外实现销售,目前已逐步成为国内科学服务行业的领先企业。
同时,泰坦科技对核心技术进行了区分,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产品类技术,即通过自身的研发积累,形成自主品牌的科研试剂、科研仪器及耗材和实验室建设及科研信息化服务,产品类技术可直接对应自主品牌产品;二是平台类技术,即通过自主设立的科学服务平台“探索平台”和建立完善的仓储物流系统,提升发行人经营管理效率和客户用户体验,以助力公司业务发展。平台类技术虽无法与具体产品相对应,但支撑了公司整个销售和仓储物流体系。
此番“赶考”IPO之际,公司继续保持业绩稳定增长。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4亿元,归母净利润7411.7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54%、23.68%。同时,公司在去年12月完成了1.3亿元的融资。本次公司拟募资5.35亿元,投向销售网络及物流网络建设项目、工艺开发中心新建项目、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建设项目,以及研发分析技术中心扩建项目。
事实上,今年以来陆续有多个科创板“落榜考生”重启IPO征程。据记者了解,除泰坦科技之外,苑东生物、海天瑞声等此前因主动“撤单”而终止审核的企业,也将IPO目光重新锁定科创板。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记者表示,此类企业要特别注意前期审核问询关注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券商要在此过程中做好“把关人”。
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日前发布《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落实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具体业务规则。暂行规定细化了科创板服务的行业范围,并就科创板定位把握等问题进行了优化设计,特别圈定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深度应用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如金融科技、科技服务等,也属于科创板服务范围。
在市场人士看来,科创板对“落榜考生”开放的态度,进一步彰显了科创板的包容性和张力。只要符合条件,科创板通道非常畅通,充分体现了注册制“将选择权交给市场”的特色。
绿的谐波“叩门”科创板
同日,上交所还受理了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的谐波”)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公司拟募资5.46亿元,国泰君安为公司保荐机构,本次公司选择第一套上市标准。至此,科创板受理企业达到238家。
绿的谐波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传动装置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包括谐波减速器、机电一体化执行器及精密零部件。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数控机床、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半导体生产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绿的谐波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谐波减速器的工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打破了国际品牌在国内机器人谐波减速器领域的垄断。本次公司拟募资的5.46亿元,将投向年产50万台精密谐波减速器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至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2.2亿元、1.8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58.63万元、6506.69万元、5847.83万元。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11.39%、13.04%。
针对2019年业绩小幅下滑,绿的谐波坦言,自2018年四季度以来,受下游汽车和3C电子等行业增速放缓的影响,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产销量出现下滑。受此影响,公司2018年四季度营业收入为3086.9万元,占全年收入的14.07%;公司2019年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5.32%。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