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2019年实现净利81.9亿元 承诺“不裁员不减薪”
2020-03-31 11:17:58 作者: 来源:证券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受全球经济下行、国五、国六排放标准切换等因素影响,2019年汽车市场遭遇整体下滑。在此背景下,3月3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发布2019年财报。《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公司全年总收益达974亿元,净利润82.6亿元,股东应占溢利81.9亿元。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吉利长远的规划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对年初设定的141万辆的目标目前不作调整,我们对全年的目标还是充满信心。,在目前整个全球经济形势情况下,没有下调的计划。
“吉利在疫情期间,做到不裁员,不减薪,不延期支付员工的薪酬,我们要通过内部的组织变革,员工效能的提升,以及全新项目的布局合理地使用员工。”安聪慧如是表示。
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全年总销量突破136万辆
公告显示,2019年吉利汽车全年累计总销量136.2万辆。其中,吉利品牌终端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连续三年保持中国品牌第一;领克品牌终端销量同比增长29%。过去五年,吉利汽车复合增长率为30%,成为中国品牌第一,进入汽车行业第一阵营。2020年,吉利汽车1-2月累计销量排名第三,市占率为7.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产品结构持续向高品质、高技术、高价值方向升级。吉利1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超39%,7年间翻了10倍,成为吉利主销价格段之一。领克平均售价达15.6万元,品牌溢价逐步显现。
出口方面,2019年吉利出口量累计5.8万辆,同比增长109%,在中国乘用车品牌出口排名中位列第二位。吉利汽车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白俄合资工厂销量同比增长30%。
研发投入方面,2019年吉利控股集团研发投入超200亿元,约占销售额的6%,在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吉利“十年千亿”的研发投入已见成效,新量产车型L2级自动驾驶配置率和市占率均已达到中国品牌第一;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装机量达到175万,引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超级大脑”新时代。
车市下行叠加疫情影响
2020年或成为最艰难一年
中国车市在经历连续两年下滑之后,2020年仍然不容乐观。财报显示,2019年集团总收益974.01亿元,同比下降9%;净利润81.90亿元,同比下降35%。吉利汽车在公告中预期,2020年可能成为集团历年来最艰难的一年。
此外,由于年内整体销量下降幅度大于预期,加上需求疲软及市场竞争激烈造成定价压力。集团的净收益总额同比减少35%至2019年的83亿元。数据还显示,吉利汽车每股盈利0.90元,摊薄0.89元,较去年的1.40元和1.37元下滑约35%。
尽管如此,吉利汽车的市场份额在2019年仍有所提升。吉利称,虽然全年的中国乘用车需求不如预期,但是集团2019年的销量仍然超出其在2019年7月初设下的修定目标。
吉利方面表示,由于集团向客户提供较高优惠抵消了产品结构提升的正面影响,集团平均出厂销售价格与去年大致相同。此外,报告期内,吉利汽车的制造业务持续带来良好的营运现金流入,再加上2019年12月发行5亿美元优先永续资本证券,吉利汽车的总现金水平于2019年末增加23%至193亿元。
“预期目前的不利因素将在短期内持续,2020年可能成为本集团历年来最艰难的一年。”吉利汽车表示。再加上中国车市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无减弱迹象,将继续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销售表现及盈利能力造成压力。
不过,吉利汽车表示,目前公司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已处于领先地位,并配有齐全的核心技术、专业知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利用多个品牌在不同分类市场销售产品。此外,基于过去多年来所产生的的庞大营运现金流量,集团财务状况已明显加强。这将令吉利汽车能够持续为未来进行投资。
吉利称,面对未来的巨大挑战,将继续通过引入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产品,提高销量占比。新产品投放量将在未来数年维持高位,提供足够动力令其在中国汽车市场回复稳定后尽快回复增长。
据了解,2020年是吉利汽车向品牌和技术领先进阶的关键一年,也是吉利的架构之年和产品大年。吉利将推出吉利ICON、领克05、豪越、几何C等5款全新车型,以及多款改款车型。鉴于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不确定性,吉利汽车2020年全年的销量目标为141万辆(包括领克品牌),较2019年增加约4%。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吉利携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设立2亿元专项基金,援助全国及海外疫情严重地区的防控工作。同时危机也催生出创新机遇,吉利率先投入3.7亿启动“全方位健康车”研发工作,行业首款车规级“CN95空滤”量产新车吉利ICON已于2月24日上市。
安聪慧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同战‘疫’。作为新制造业龙头表率,吉利将继续践行社会责任和担当,保持战略定力,逐步实现从汽车制造商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型。”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